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熱點新聞
體育新聞
史說軼聞
文化觀察
心靈雞湯
夢里故鄉(xiāng)
好書共享
保健養(yǎng)生
美容護膚
減肥健身
飲食指南
心理健康
養(yǎng)生打假
生活妙招
民俗民風
非遺博覽
衣食住行
風云人物
大美中國
世界各地
人物掠影
熱點圖片
訪談
消息
評論
熱文
專題
曝光
學術
視角
春風化雨
海外之聲
國內媒體
凱風精粹
國外邪教
資料庫
“狀元”的由來
“狀元”一詞就來源于科舉考試,它始于唐代。在唐朝,科舉考試結束后,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準,這份狀子里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官員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后來人們覺得“狀頭”太不雅,于是改稱“狀元”。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朝廷開辦貢舉,考取進士四人,第一名是孫伏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唐代的狀元還不像后世那樣受人艷羨,考中狀元也和其他進士一樣,只有再通過吏部試才能入仕做官。到了宋代更加重視科舉,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殿試是科舉中最高級別內的一次考試,也是最后一次考試,它最早出現(xiàn)于武則天時代,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作為制度正式確立下來,殿試以后,不須再經(jīng)吏部考試,可直接授官。北宋殿試的前三名均稱“狀元”;南宋時將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二三名稱作“榜眼”和“探花”,并為后代所沿用。
成就“狀元”之路
科舉制在明清時代形成一種典型的制度,這個制度有一套非常嚴的程序,整個考試的流程基本是這樣:它是三級考試,第一級就是在地方上,有地方官員主持的叫童試,取得秀才資格之后,才能參加第二級考試。第二級考試就是全省舉行的考試,這個考試叫鄉(xiāng)試。取得了進士資格的最后要禮節(jié)性的參加一個考試,這就叫殿試。殿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排名次,它分三甲錄取,分三個批次第一批叫第一甲,錄取三個,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它當時稱呼叫進士及第,你只要一看到進士及第就是前三名。在這個考試當中,從鄉(xiāng)試的第一名解元到會試的第一名會元,再到殿試的第一名狀元,這就稱作是三元。歷史上確實也出現(xiàn)過,有十幾個曾經(jīng)是連中三元這個是非常難的。作為這一項制度,它最大的一個合理性呢,它給中國人帶來的意義,導致了中國古代社會一直到我們今天,這1300多年的一種叫士人, 也就是文人政治。這是其它國家絕對沒有的,因為只有科舉出身的,也就是中了進士,你才能做官??婆e制給普通的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平臺,從唐代一直到明清,除去特殊的一部分人是不允許參加考試的你像工商的、娼優(yōu)之家這個不允許參加考試,他的子弟不允許,普通的老百姓子弟都允許參加考試,這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就給普通的人參政提供了機會??婆e制雖然殘酷,但有它的合理性在里面。
“海內外孤本”之狀元卷
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二十五歲,他從舉人進士到狀元,一級一級考上來的。殿試對答答的非常好,所以皇帝批了第一甲第一名。平時趙秉忠就非常注重學習研究詩經(jīng)子集,詩書五經(jīng),對吏治也有研究。他在殿試卷的內容上就提了二個觀點,其一觀點就是整頓吏治,第二個觀點就是愛護子民。狀元卷一共是十九折,為了皇帝便于閱覽。十九折,長度47.6厘米,寬14.1厘米,天頭是8.6厘米,地頭3.7厘米。另外他寫的書法非常好,狀元卷他寫的楷書。當時考了狀元,你不光文字寫的好,書法也得好,本人長相也得好五官端正,不能瘦小,五官不端正不要,這都是當時考科舉的要求。另外狀元卷也有要求,狀元卷要求有館閣體,要求非常細,里邊有各種格式有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牽扯皇帝皇妃皇子必須頂格寫,閱卷官,督卷官雖然后面八、九個人,但是有個主考官,主考官看了考生的卷子認為可以后再呈給皇帝看。呈給皇帝看之前就把點都分開了,哪是逗號,哪是句號,給標出來了,為了便于皇帝閱覽。我們現(xiàn)在看的狀元卷上的這些紅圈紅點,這都是為了給皇帝看。給皇帝準備好十份,十份考生的卷子,叫皇帝選狀元。這六個字“第一甲第一名”是萬歷皇帝使用朱筆寫的,在狀元卷最后一冊頁上,使紅紙印制著九名督卷官,當時這八、九名閱卷官都是有官職的,其中有一個姓朱的是皇室人員。另外趙秉忠這個人狀元卷,好在2460多個字一字沒改,一字沒差,都是板板整整恭恭敬敬的寫的,字都是不到一厘米大小是楷書,蠅頭小楷!
狀元卷的去向
很多專家來分析這個事,當時宮廷檔案都是屬于國家一級文物檔案,保密帶不出來,在倉庫里藏著,當時一級文物,一級檔案,弄不出來。他怎么能拿出來呢?有些人就說趙秉忠比較耿直,得罪了魏忠賢,他提前提出來乞骸骨回家鄉(xiāng),在這之前他偷著把狀元卷拿出來了。這之后推測,還有推測他給萬歷孩子當老師的時候,就借這機會把狀元卷拿出來了,這都是些推測。
您的IE瀏覽器版本不支持HTML5 video標簽,請升級您的瀏覽器
狀元卷
http://online.kaiwind.com/zyj/201410/24/t20141024_2023434.shtml
凱風網(wǎng)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1086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808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