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雅斯米娜·韋林霍夫(Jasmina Wellinghoff)是美國《圣安東尼奧婦女》雜志資深作家和藝術專欄作家,作為榮獲多種獎項的記者和表演藝術評論家,20多年來她一直關注著圣安東尼奧的舞臺演出,并寫有2000多篇文章和評論。2012年5月8日和9日,法輪功神韻藝術團到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市的萊拉卡克羅劇院(Lila Cockrell Theatre)躥演。5月9日,“圣安東尼奧新聞快報”(San Antonio Express-News)在其網(wǎng)站(mysanantonio.com)刊登了雅斯米娜所撰寫的神韻演出評論文章。雅斯米娜認為,神韻是一種夾雜著勸誘改宗的娛樂演出,而法輪功宗教主題的節(jié)目與演出格格不入。
《倫敦標準晚報》①評論家形容神韻演出是“美國產(chǎn)的雜耍劇”,可謂正中要害。星期三在萊拉卡克羅劇院(Lila Cockrell Theater)看過這場巡回演出后,可以說,它確實是這樣:一場有些許逗樂、些許幽默并混雜著法輪功勸誘改宗的歌舞雜耍演出。
這場演出大部分是有趣的,但是政治宗教方面稍微有些濃厚。對于那些不熟悉法輪功(亦稱法輪大法)運動的人而言,它就是1992年在中國發(fā)軔,后來被政府壓制的一種精神修煉運動。神韻報幕員在舞臺上談論法輪功,而舞蹈部分也涉及這一話題,都毫不掩飾。
例如,在《大法修煉者的神奇遭遇》(“The Dafa Practitioner's Magical Encounter”)節(jié)目中,一個男人試圖堅持自己的信仰,從而受到了警察的攻擊和毆打,這些警察背后印有大大的紅色錘子與鐮刀圖案。此人最后被山中神人拯救,而警察則遭到“天譴”。
不過,在表達邪惡力量時,許多舞蹈片段要么是不太明確,要么是過于虛構,許多節(jié)目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是從視覺上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盡管舞臺動作和音樂都是新的,但節(jié)目的特色要么是中國古典舞,要么是中國一些地區(qū)的民俗舞蹈。
比較優(yōu)美的經(jīng)典舞蹈是任鳳舞(Michelle Ren)的《水袖舞》,這個舞蹈全是女演員,利用長長的袖子,在她們優(yōu)美地滑步走過舞臺時,營造出一種迂回的夢幻般的形象。另一個類似舞蹈也是任鳳舞的——《荷葉舞》,舞蹈演員揮舞著大大的軟扇子。
另一方面,男演員就表演得更粗獷一些。他們熟練地滾翻、跳躍、空翻、側(cè)手翻以及飛躍。報幕員解釋稱,這些動作通常與雜技有聯(lián)系,實際上起源于舞蹈。男演員所表演的故事主要講述的是皇帝的衛(wèi)士、武術、力量和尊嚴,不過也有一個詼諧的寺院故事,叫《快樂的小和尚》。
男演員和女演員都在用一種特有的方式旋轉(zhuǎn),手臂像風車一樣轉(zhuǎn)動,賦予了身體其它部位巨大的動力。每個故事片段都是由使用英漢兩種語言的報幕員來介紹,并在一個迪斯尼動畫風格的、五光十色的背景前表演,而這個背景并非總是能增強舞蹈和服裝的效果。
不過,動畫背景給陳永佳(Yungchia Chen)演出的《金猴出世》增添了許多視覺趣味,尤其是當扮演美猴王的真實舞蹈演員看起來就像真的從銀幕上翻滾到舞臺上一樣。這招倒不錯。
在舞蹈表演的間隙夾雜著一些宗教主題的歌劇獨唱表演,但它們對整場演出貢獻甚微,并且讓人感覺格格不入。
注①:《倫敦標準晚報》創(chuàng)立于18世紀末,有著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原本名稱是《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為全國性的報紙。因受網(wǎng)絡新興媒體影響,2009年由俄國大亨列別耶夫(Lebedev)購得24%的股份后,改為地區(qū)性免費報紙。
【責任編輯: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