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要說誰是燕趙之地的代表人物,恐怕荊軻必是榜上有名的;要說誰是古代刺客的代表性人物,荊軻又能夠排進前三。但我們都知道,荊軻刺秦的任務是失敗了的,盡管任務失敗,荊軻還是被當做古代俠士的代表,還是被萬千后世所掛念。那么荊軻作為一名任務失敗的刺客,壯志未酬的死士,他到底憑什么能夠名流千古,成為燕趙之地的代表性人物?
刺秦,這是一個多么難的任務,且不說任務失敗秦王肯定會發(fā)兵滅燕,就算任務成功,那荊軻還會或者回到燕國嗎?執(zhí)行任務的后果荊軻不是沒想過,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或許是為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或許是為了解救身陷水火的六國百姓,于是就有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果不其然,荊軻刺殺秦王失敗,自己被秦王所殺,秦始皇發(fā)兵攻燕,不久燕國滅亡。有一種說法認為秦王是故意把囚禁在秦國的太子丹放回去的,就是為了讓太子丹冒犯秦國,這樣秦王就可以滅燕。而荊軻,無疑是無辜的犧牲品。
其實荊軻更像個文人。論武藝,他被當時的武術(shù)大師蓋聶瞪了一眼就落荒而逃,可見他的武功其實并不怎么樣:但論諫術(shù),他能讓樊於期奉上自己的頭顱,能在秦舞陽慌亂之際穩(wěn)住秦王展開行刺,凡此種種可見荊軻的話術(shù)相當了得。他與高漸離交好,兩人經(jīng)常在大街上喝的爛醉如泥,赤身裸體的擁抱在一塊,這種不顧世俗眼光的行為怎么看都是一個不羈文人所為,而不是一代大俠應該做的事情。但他確實被太子丹選中刺秦,荊軻對刺秦一直猶猶豫豫,在太子丹的逼迫之下,他終于成為了秦王嬴政殺過的無數(shù)人當中的一個。
后世對于荊軻的失敗做了無數(shù)的分析。有人說是因為助手秦舞陽的慌張,有人說是因為荊軻自身的劍術(shù)有問題。但不管怎么樣,荊軻最終被秦始皇所殺。也許荊軻并不想殺掉秦王,因為他知道統(tǒng)一是結(jié)束戰(zhàn)亂的唯一方法,也許荊軻知道自己橫豎都是死,為什么還要在多增加一條人命呢!荊軻死后,自己的好朋友高漸離為了給荊軻報仇,也去刺殺秦始皇當然結(jié)果也是被秦王所殺。但是不論如何,荊軻都成為了反抗暴政的代表,也成為了中國俠義之士的典范。
荊軻,這個注定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筆的人物。他本可以茍活于世,卻無端卷入到一場風波之中;他本可以全身而退,卻為了太子丹而白白送了性命。數(shù)千年來,大家對于荊軻總是稱贊大于貶低,無非就是他反抗暴秦,感念圣恩。而在我看來,荊軻之所以流芳千古,是因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因為在面對一個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