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一統(tǒng)皇帝,從古至今秦始皇一直被人們褒貶不一,但即便是褒貶不一,也無法抹殺他的功績,以及他給世界留下屹立至今未到的萬里長城和氣勢恢宏的兵馬俑。那個年代,科技還很落后,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世界奇跡,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有一件堪稱鎮(zhèn)國之寶的“秦始皇銅車馬”,這是一輛駟馬之車,馬頭上還有高達22厘米的纛,象征著帝王的座駕。整個車是由銅制而成,從馬匹,車手到服飾,紋飾再到韁繩,箭矢,弓弩,無不逼真精巧。
秦始皇的銅車馬上有一把傘,從表面上看來,它的作用主要是遮陽避塵,但其實它還有隱藏的作用。秦始皇銅車馬的傘座、傘柄之間為自鎖結(jié)構(gòu),傘座由活動鉸鏈、曲柄銷式閉鎖,有暗槽可鎖死,也可輕松打開;為使傘柄牢固,傘柄還設有扣鎖桿,桿上有一個活扣,有點像現(xiàn)代的圓環(huán)活動插銷,可將傘柄中部鎖住,以防劇烈運動時傘柄折斷。
這把傘不僅結(jié)構(gòu)復雜精巧,而且采用了榫卯結(jié)構(gòu),足以體現(xiàn)當時冶金和機械工藝的超高水平。而且這個傘的頂部,和傘蓋的連接處,是一個青銅齒輪。齒輪的作用是承接傘蓋,并與傘骨連接,可確保均勻承受傘蓋壓力,畢竟整個傘都是銅制的。
秦始皇一生喜愛巡游,前后共五次出游。其中一次差一點被張良雇來的大力士給砸死。因此,秦始皇在安全問題上是十分慎重的,他座駕的雨傘還有防敵的功能,銅車上的雨傘有許多精密零件,其目的在于在危急時刻能將雨傘拆開,雨傘柄成矛,雨傘蓋成盾。因此網(wǎng)友調(diào)侃道:“這是什么逆天科技?”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是兩千年去的產(chǎn)物,在技術落后的古代,能夠把馬車做得如此精巧,也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