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三國里最厲害的軍師,想必大家一定會脫口而出是諸葛亮。而他唯一的競爭對手司馬懿,在空城計這個故事里,被諸葛亮安排得明明白白。且遠不止如此,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還用木頭雕像擺了司馬懿一道,嚇得司馬懿又撤了一次兵。
雖然在兩人多次交手中,看起來像是司馬懿輸了,但他卻是三國里笑到最后的人生贏家。而能成就如此霸業(yè),司馬懿的謀略真的比諸葛孔明要低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空城計。眾所周知,這是司馬懿完敗于諸葛亮的一場對決。然而,仔細分析一下空城計里的細節(jié),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聲稱諸葛亮面對15萬司馬懿的魏軍,只帶了兩個琴童坐在城樓之上撫琴而彈,悠然自得。而城中人馬加起來不過2000余人,面對勢如破竹的魏軍,想要保持如此淡定的狀態(tài),心理素質自然相當過硬。
在羅貫中的解釋里,他認為諸葛亮利用了司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見諸葛亮城門打開,必然懷疑其中有詐,不敢貿然前進,進而化被動為主動。
這條計策看起來天衣無縫,其實司馬懿只要派出一小股部隊上前探清虛實,就能完美化解。而當時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也確實自告奮勇,要帶部隊上前一探究竟。但卻被司馬懿果斷拒絕了,并且相當干脆,沒有一點余地。
這里便能看出問題了,司馬懿這種段位的軍師,倘若真的想要拿下諸葛亮,不可能不采納司馬昭的做法。但他卻毅然拒絕,只有一個原因,他并不想殺諸葛亮。而在他臨終前交代司馬昭的遺言里,便說得一清二楚——
“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壯大,靠的正是同行的競爭,倘若諸葛亮死了,司馬家族對于曹魏來說就沒有利用價值了,而曹魏下一個收拾的,必然是我們?!?/p>
從這番遺言里,不難看出司馬懿對曹操性格了解得相當透徹。他甚至曹操對威脅到自己的人絕對不會慈悲,當年的呂布就是一個典型。而歷史也確實印證了司馬懿的話,曹操對后人的告誡果然是“司馬懿能用則用,不能用必誅之”,可見這兩人雖然是老合作伙伴了,但互相還是提防著彼此。
所以,當年司馬懿明明看穿了空城計,卻還是放諸葛亮一條生路,為的就是保全自己的家族。試想一下,倘若司馬懿真的沖進去,幫曹魏除掉心腹大患諸葛亮,其下一個目標不就是自己嗎?那時候,司馬懿豈不輸?shù)酶鼞K
不得不說,司馬懿可謂是相當深謀遠慮。而他布下的長遠大局,最終也讓司馬家族成了三國末年第一家族。最后其孫子司馬炎反客為主,代魏稱帝時,第一個要感謝的,便是他爺爺司馬懿。
再說回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謀略孰高孰低這個問題上,其實,兩人并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價值觀不同而已。
諸葛亮是一心想要復興蜀漢,并沒有自己稱帝的野心,所有的計策無不是以蜀國利益出發(fā),連空城計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險計也敢用,可見其可以為蜀國隨時獻出生命。
但司馬懿不一樣,他一開始便想好了稱帝,所做一切無外乎以自身利益出發(fā),同時還要兼顧和曹魏的關系。施展計謀時考慮的因素要比諸葛亮多,所以看起來有些保守。
兩人其實都是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軍師,談不上優(yōu)劣之分,只是跟司馬懿比起來,諸葛亮的性格和形象顯然要更符合古人心中的“忠義”二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