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原本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幫助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也為世界帶去更多的陽光??墒侨说街心?,看透了世事冷暖以后,就會明白,原來所謂的善良,不是沒有鋒芒的。
對別人太好,并不會讓別人感激涕零,很可能會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之中。
畢淑敏說:“拒絕就是一種權利,你那么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舍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
所以,到了中年以后,不妨放下自己的圣母心,別對別人太好了。
01、對別人太好,容易委屈自己
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你無法保證每個人對會喜歡自己,也無法讓每個人每天都保持開心愉快,你能夠做到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小世界和小家庭,至于其他人,你的保護范圍真的沒有那么大。
很多時候,對別人好的行為,會傷害到自己。明明自己也想要這份禮物,明明這一單的業(yè)績是自己談下來的,卻都被自己大度的讓給了別人。
成年人的世界當然有溫情的存在,但是這絕對不是你自己道德綁架自己的理由。按照自己內(nèi)心所想,把事情處理得簡單一些。
不討好,不取悅,不必對別人太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朋友,不為了維護關系而一次次地讓自己受委屈。朋友之間本來就應該如此純粹簡單,一味地討好,只能養(yǎng)刁了朋友的胃口,也徹底委屈了自己
02、對別人太好,容易打破友誼平衡
對別人太好,一味地用討好來獲取別人對自己的好感,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平等的,相當于自己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卑微的位置上。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總是只有一方付出的很多,而另外一方則負責享受帶來的好處,這種不平衡的交互,很容易影響到友誼的平衡。
總是對別人太好,容易讓對方把這種好,當成是理所應當?shù)囊环N東西,你的付出得不到對方的感激,反而讓自己變得更加沒有存在感。
好的友情,應該是禮尚往來的,所以人到中年以后,別走火入魔的認為自己要經(jīng)營人脈,就拼命對別人好,不懂得拒絕,所有的要求都接受,你以為這樣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卻沒有想到,最后卻是自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工具人。
03、學會拒絕,才能夠被更加尊重
在和人交往的時候,即便對方提出的要求是自己難以做到的,對方想要讓自己幫的忙,也是自己盡全力也難以幫到的,但是就是因為害怕面對對方被拒絕以后的嘴臉,害怕因此就失去自己的好人緣,最后還是選擇了接受。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終于幫對方做到了事情,也得不到一句真誠的感謝。
有時候自己接受得太過于順暢,在人際交往中,不懂得通過拒絕來顯示自己的底線,往往這根本就不是善良,而是軟弱怯懦而已。在生活中,太過善良,對別人太好的人,常常被人欺負,也常常被人瞧不起。
人這一生很短暫,如若一味地對別人太好,會讓自身的付出變得很“廉價”。所以人到中年以后,別總是事事想著別人,也需要為了自己做出一點打算,做不到的事情就直接拒絕,會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也及時表明自己的難辦。
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別人感受到你的難處,辦不到也能夠諒解,如果辦到了,肯定會特別感謝。學會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來行動,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夠擁有更加平等的尊重。
[結語]
三毛說:“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因為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里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p>
愛人永遠也不能超過愛自己,人到中年以后,就會明白,那些人際交往的彎彎繞繞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不必對別人太好,要學會愛自己,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