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第一眼”,很多人就想到了第一印象。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洛欽斯(Lochins)曾提出“首因效應”,也稱為首次效應、優(yōu)先效應和第一影響效應。
首因效應通常是指雙方在形成人際交往前的第一印象會對之后雙方交往關系的距離產生影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先入為主”的效果。
第一印象也許會隨著之后的相處而改變,但卻很難改變,因為潛意識里第一印象占據主導地位,當一個人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時,別人會想要親近他,想要與他展開交往。
但是當他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不好時,人們會對他產生反感,不想與之展開交往,所以第一印象對于人際交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你是否有第一眼就看不順眼的人?
你是否第一眼就能看出討厭什么樣的人?
為什么很多人會看別人第一眼時,就討厭對方?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磁場的,由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各自的磁場也就不同,興趣相投的兩個人在剛見面時就會感到相見恨晚,相互吸引,第一次看到對方就會產生很舒服的感覺。
但是第一眼就看不順眼甚至討厭的人,無論之后多么努力的想要改變自己的看法都無能為力,即使相處得再久也無法真心相待,始終會感到磁場互斥。
所以第一眼的眼緣對于之后雙方的相處很重要。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和自己討厭的人三觀相似的人時會看他很不順眼。例如你很討厭你的一個同事,他工作能力很弱,但卻很會巴結領導,很會惹領導開心,常常拜高踩低。
即使他工作能力沒有你強,最終卻升職了。這令你更加討厭他,認為他只是一個小人。
這時候公司又來了一個人類似這樣的人,你看他第一眼就非常不順眼,甚至厭惡。這是由于他和你之前討厭的人三觀相似,所以你會對他產生厭惡的心理,這是很正常的行為。
很多人都會因為某個人的三觀與自己所討厭的人的三觀相似而討厭那個人,對那個人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怎么都看不順眼。
遠離那些你第一眼就看不順眼、討厭的人
很多人在步入大學時會想要結交盡可能多的朋友,所以會不停的接觸不同的人,參加不同的社團。
因為人們潛意識里都想要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結交的人,所以他們會盡可能對所有人都保持友善,但即使這樣,還是會存在第一眼就看不順眼的人。
有網友表示,自己曾經和第一眼看不順眼的人嘗試做過朋友,想試試能不能通過長時間的相處而改變自己的這一想法,最終事實證明,失敗了。
因為自己第一眼看不順眼的人不論做什么自己都會潛意識的挑刺,最終會導致雙方相處不愉快。
著名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人或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實現?!?/p>
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個口袋,每個人所裝的東西不同,口袋里面裝的東西越多,越是負重前行。
想要輕松前行,向美好的生活出發(fā),就要調整好心態(tài),讓自己遠離那些第一眼看不順眼,并且相處過都無法認同的人。
所以遠離那些你第一眼就看不順眼、討厭的人。
人們各自的磁場也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第一眼看順眼的人,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比較近。
第一眼看不順眼的人心理距離比較遠,如果硬要拉近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對于第一眼看不順眼、甚至討厭的人,選擇遠離對彼此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