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于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過于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span>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宣泄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是高雅,發(fā)泄在別人身上就是庸俗。
借著怒氣任性妄為不光會誤事,還會傷害親人的感情。
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我們暴跳如雷?
1、越是深愛,越要溫柔
心學(xué)宗師王陽明和他的妻子感情和睦,可是他們之間也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苦衷:
其實,王陽明的妻子無法生育。
這在婦女地位低下的封建社會,無疑是一個女性和一個家庭的大危機,給了旁人,或許就會開始打罵虐待妻子,甚至就此休妻,另尋良人。
可是王陽明并沒有這么做,為了保護妻子的內(nèi)心,甚至從未想過納妾。
他從家族中過繼了一個孩子繼承香火,之后的日子,就和妻子相互扶持,共同渡過。
著名學(xué)者周國平先生曾說過:“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發(fā)脾氣,是一種教養(yǎng)。”
對于陌生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戒備心理,生怕自己的一句話不對,就會冒犯對方。
而在家人的面前,我們放下了戒備,要求也變多了,只要親人們的反應(yīng)稍有不如意,有些人就會大發(fā)脾氣。
老話說:“升米恩,斗米仇”。
有些人在外懦弱如綿羊,回家狂躁如惡犬??偸怯X得自己的怒火就該得到無條件的包容和諒解。
至于親人有沒有因為他的暴行而受傷,這類人根本不在乎。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惡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將仇報。家人幾十年如一日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更不應(yīng)當將他們當做出氣筒。
就算是在外面受盡了委屈,心里的火氣再大,也不該用極端的方式發(fā)泄在無辜的家人身上。
學(xué)會經(jīng)營親情,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每一次的大發(fā)脾氣,都是在透支我們自己的感情賬戶。
一個人唯有懂得感恩,知道在親人面前收住脾氣,才會擁有更高質(zhì)量的感情生活。
2、越是強大,越是從容
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
越是優(yōu)秀的人,就越是脾氣和順。越是那些無能的膽小鬼,就越是容易火冒三丈。
一個總是發(fā)怒的人,說到底,是在為了自己的無能和自卑而生氣。
當年寧王在濠州造反,王陽明只用了四十三天就結(jié)束了這場歷史的鬧劇,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是他卻因此招致朝中奸佞們的嫉妒,有人懷疑他勾結(jié)寧王,見事不成,才賣掉寧王以求自保。
而當朝的天子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性情乖張。他竟然因為王陽明過早的戰(zhàn)勝寧王,自己沒有機會與寧王較量而生氣,聽信了讒言。
王陽明出生入死平定了叛亂卻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封賞,不僅如此,還受到了陷害。
這件事情給了旁人絕對是當場暴怒的理由,可是王陽明并沒有因此惱火。
他先是找到了張永,將自己的功勞交給他,拉攏宦官一派。
然后,他就此搬進寺廟居住,以示與世無爭,在無聲之中化解了這場災(zāi)禍。
王陽明的這次經(jīng)歷,被后世評價為:“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
在王陽明的觀念中,人生于天地間,心中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宰,腦子可以快速運轉(zhuǎn),心思卻要不動不搖。
因為動腦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動心只會讓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
面對不順心的事情時,一個人越是暴跳如雷,就越會方寸大亂。
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事情朝著更加無法控制的方向迅速惡化。
關(guān)鍵時刻,我們更該穩(wěn)住自己的本心,控制情緒,泰然處之。
本事越大的人脾氣就越小,正是因為他們深深知道:
在大局面前,每一次的暴跳如雷,都是將自己推向了火坑!
3、人生,絕不是用來生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