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其實與現(xiàn)實生活反差強烈,一些有才華的有識之士,他們一輩子也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始終是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也使得他們悲痛萬分,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而然充滿了憂愁;特別是南宋的文人,他們比任何一個時代的文人都要更加痛苦,這一時期內(nèi)憂外患,無數(shù)的文人感受到了那種悲痛之苦,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奈,寫下了很多的傳世名篇。
南宋詩人鄭思肖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作為南宋最后的一位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一首《畫菊》寫盡了悲痛之苦,以及家國之痛,當(dāng)時南宋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然而對于詩人來說,他過著一種無奈的生活,嘗盡了人情冷暖,受盡了無數(shù)的折磨,于是他選擇過一種流浪的生活,不愿意與世俗的社會同流合污,所以在這首詩中,他用菊花自喻,無非是表達了自己堅定的理念。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這首詩除了《畫菊》這個名字之外,還有另一個名字《寒菊》,無論叫什么,作為讀者也是要知道,詩人正是用菊花來表達人生,還有高尚的品格,當(dāng)時的元朝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可以與元朝合作,但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去過一種漂泊的生活,無非是告訴了世人,他不會向元朝屈服,保持了自己高尚的品格,還有堅定的信念,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菊花與別的花不太一樣,大部分的花是選擇在春天綻放,可是菊花則是選擇在秋天開花,而且開出來的花很艷麗,也非常的漂亮,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菊花即使是在凋謝了之后,那也是緊緊地抱在一起,不會掉落到地上,詩人正是看到了菊花這種獨特的個性,所以在這首詩中,他把自己比喻成菊花。
那么菊花與梅花,還有竹子,以及蘭花,也是被后人并稱為四君子花,無數(shù)的文人雅士都鐘愛這些花,也正是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花一樣,身上有著君子的品格。鄭思肖作為南宋最后一位詩人,他在這首詩中,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細膩,寫出了菊花身上的獨特性,還有自己對于菊花的喜愛,以及那種堅定的信念,無論多么糟糕,他依舊堅持自我,這也是最不了起的一個地方,所以這么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其實每一句都有深意。
整首詩也是比較好理解,寫得通俗易懂,人們一讀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大致的意思是:菊花不像別的花選擇在春天開花,而是在百花凋謝的秋天緩緩綻放,這個時候世間再也沒有了其它的花可以欣賞,菊花獨立于籬笆邊的花叢中,盡管身邊沒有任何的花,可是依舊很有個性,令無數(shù)文人為之傾倒。最后兩句則是寫了菊花身上高尚的品格,菊花這種植物最為特殊,即使是枯萎了之后,花枝上的花朵也不會凋謝,盡管被北風(fēng)吹,菊花也是緊緊地抱在一起。
菊花身上的獨特性,還有詩人對于人生的理解,也都全部寫進了作品中,正是這種細膩的描寫,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每一句都有深意,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盡管看似在描寫菊花,但是詩人寫得極為巧妙,通過對于菊花的描寫,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人生的愿望,還有堅持了自我,這也正是此詩最能夠打動我們的一個地方,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纷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