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我們都是一夫一妻制度,男女之間都平等的,而且現(xiàn)在有些女性反而比男性更成功。但在古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女性在沒有結婚前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結了婚后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而且男性都可以娶三妻四妾。那你知道三妻四妾指的的什么嗎?
這個詞大家?guī)缀醵悸犝f過,但如果問你具體指什么,估計很少有人能夠回答上來。三妻四妾最早見于明清的文學作品中,比如李漁在《風箏誤·逼婚》中說:“你做狀元的人,三妻四妾,任憑再娶?!庇纱丝磥頎钤梢匀匏逆?/p>
三妻指的是哪三妻?
古代社會雖然不是我們如今的一夫一妻制,但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什么意思?就是說從古至今妻子只能有一位,其他的都是妾。那這三妻又從何而來呢?
1)最有趣的說法來自春秋時期。
齊國的君主在立誰為后這件事情上犯了難,因為在他心目中有三個人選。想來這個齊王也有選擇恐懼癥,一直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后來索性說直接將三人都立為皇后,但是“事未成則卒”,所以當時史官未解其意,故稱“三妻”,后來便有了“三妻”這種說法。
2)最悲情的說法來自漢朝。
漢武帝劉徹一共立過三位皇后,第一位是陳皇后陳阿嬌,在漢武帝即位這件事上是有大功的,但人如其名是位恃寵而驕的皇后。生性善妒,終因不守禮法,行巫蠱之術被廢黜。第二位皇后是衛(wèi)子夫,當了38年的皇后,還是被人擺了一道,后以死明志,自殺身亡。第三位皇后李夫人,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追封的皇后,深受漢武帝的寵愛。所以后來人說漢武帝有過三任正式的妻子,所以這就是“三妻”的由來。
3)最普遍的說法指正妻、偏妻和下妻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聽到這樣的話:“我一定會八抬大轎娶你過門”,這種明媒正娶的媳婦,古代就稱為正妻。如果是王爺娶妻那就是嫡福晉,也叫結發(fā)妻子。古代男子娶妻講究門當戶對,在娶親之前要通過婚書寫明雙方的家庭門第、嫡庶、年齡等信息,整的跟查戶口似的。而且正妻的地位和丈夫是平等的,嫡妻不能降為妾,除非是犯了七出才能被休。
偏妻和下妻也被稱為平妻,雖然也叫妻,但只是徒有虛名?!洞竺髀伞袈伞せ橐鲩T》規(guī)定:“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后娶之妻)離異(歸宗)?!毖酝庵庵荒苡幸晃黄拮?,如果另娶也會被判離異。所以當時的社會沒有平妻,只能養(yǎng)在外面,一輩子不回祖宅,不入宗族,只是外宅。要想認祖歸宗,回家就得執(zhí)妾禮,想入族譜也是只能是妾,子女只能記妾生子。
所以偏妻和下妻一般都是正妻的陪嫁丫環(huán),一來可以給正妻作伴,而來方便侍奉男主人和正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傳宗接代。
四妾指的是哪四妾?
戰(zhàn)國時諸侯都沒有納妾的資格,但是也相應的出現(xiàn)了一種媵妾婚。就是娶一個正妻可以附帶一群陪嫁,這些陪嫁都是妻子的同族姐妹?!读d月傳》中羋月就是作為姐姐的陪嫁來到的秦國。
到了漢朝政策放寬了,官員們可以納妾了,達官顯貴可以納八房妾,普通官員只能有妻妾三個,但是不能像娶妻那樣八抬大轎,正門進入,而是要從后門進,可見地位高低一目了然。
有一種說法認為四妾指的是四種妾室的稱謂,分別是良妾、貴妾、賤妾、平妾。但這只是代表妾室的不同身份,并不是只能娶四房妾。
明清時期,將這一制度發(fā)揮到了極致,但也僅限于官員和有錢的商賈,平頭百姓想娶也沒那個實力。被稱為才子的紀曉嵐也曾娶過一妻六妾。
所以這四妾只是個概數(shù),并不是具體指四房妾室,就像清朝皇帝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也并非具體指的多少人,而是代表嬪妃成群,美女如云。
當然事事無絕對,清朝時有一種情況男人可以娶兩房或三房妻子,這種情況被稱為“謙祧”,白話說叫“一子頂兩門”。就是說父輩兄弟幾人中只有一個男性后代,為傳這一門的香火,所以才享有此特權。
辜鴻銘說:“男人就像茶壺,女人就像茶杯,茶壺只能有一個,茶杯則有多個?!本褪菍δ腥撕侠砑{妾的詭辯,而如今都是一個茶壺,一個茶杯,這是對感情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