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wǎng)商 · 2022-05-24 來源:騰訊文化
原文
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标惡钤唬骸八巍⑿l(wèi)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
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xiāng)邇,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譯文
五月十一,鄭莊公入侵陳國,得到全勝。往年,鄭莊公請求與陳國講和,陳桓公不答應(yīng)。五父勸諫說:“親近仁義而和鄰國友好,這是國家可寶貴的措施。您還是答應(yīng)鄭國的請求吧!”陳侯說:“宋國和衛(wèi)國才是真正的禍患,鄭國能做什么?”于是就沒有答應(yīng)。
君子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這說的就是陳桓公吧!滋長了惡而不悔改,馬上就會自取禍害??v是挽救,又怎么能辦得到呢?《商書》說:‘惡的蔓延,就如同火在原野上蔓延,人不可以靠攏,難道還能撲滅?’周任有句話說:‘治理國和家的人,見到惡,就要像農(nóng)夫急于除掉雜草一樣,鋤掉它聚積起來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長,那么善的就能發(fā)展了?!?
解讀
此年五月,鄭莊公的軍隊攻打陳國,大獲全勝。此前,鄭莊公曾請求與陳國講和,陳桓公卻不答應(yīng)。其時陳國的實力本不如鄭國,而且看不到鄭莊公正在崛起。所以拒絕講和,結(jié)果吃了敗仗。君子的評論,重點在于說明治國,應(yīng)該長善去惡。同時說明,處理好與鄰國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親仁善鄰”,親近仁義,與鄰國友好相處,是立國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