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有門人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七十二賢弟子中,孔夫子最推崇的是顏回??上ь伝剡@個人運氣不好,短命,只活到了四十歲??追蜃邮①濐伝睾脤W(xué),說他“不遷怒,不貳過”,孔子還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我們從孔子對顏回的贊譽中大致知道顏回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此人安貧樂道,不愛遷怒于人,善于自省,同樣的過錯不犯第二回。后人多認為顏回品格高尚,我個人不太喜歡從道德的層面去理解古代的這些圣賢,我更傾向于認為顏回是一個很智慧的人,懂得如何處世和生活。
“不遷怒,不貳過”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能力,這世上太多的人在經(jīng)歷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喜歡遷怒,把自己的責(zé)任推得干干凈凈。他們不是因為怕?lián)?zé)而假裝發(fā)怒,而是因為從心底里就認為自己是對的,錯在別人,錯在外在條件。所以很不幸的是這樣的人總是“貳過”——在同一個地方不斷的摔跟頭。國家和民族也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荒唐的事情總在歷史中不斷的重演,人類似乎就像沒記性似的。
善于反思的人是不會“遷怒”的,他們會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jīng)]做好,在哪些環(huán)節(jié)考慮不周,這樣反思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疏忽大意的地方。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就不會犯錯誤。
不遷怒的人不但能夠不斷進步,而且情緒很穩(wěn)定。我相信顏回這樣的人是很少與其他人發(fā)生沖突的,即便偶爾有沖突,他也會迅速的冷靜下來。我們要有一種不抱怨生活,不抱怨他人的能力,有這種能力,我們才能始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來生活。
青少年時期,我渴望被理解,如今我盡量同情和理解別人——包括同情和理解那些無理取鬧的人。他們不幸受成長環(huán)境與錯誤的教育理念影響,才成長成一個無理取鬧的人。如果他們成長環(huán)境較好,受過良好的教育,生活順利點,相信他們也不會如此。
我愛人是個教師,常常跟我講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她的經(jīng)歷讓我有機會看到教育是如何將一個人的性格扭曲的。比如說,有些學(xué)生的家長粗暴得很,總是雞蛋里挑骨頭,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稍有沖突,他們便撒潑,遷怒于人,認為自己的孩子一點過錯都沒有,都是別人家孩子的錯,向其他家長索賠。最后他們的孩子被同學(xué)們孤立起來了,大家都不沾惹他們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受家長的思維模式影響,長大后也容易秉承這種遷怒于人的思維模式與人交往,他們的一生就很難有知心好友。當(dāng)老師的總是希望在自己能夠?qū)W(xué)生產(chǎn)生一點影響力的時候,盡量把孩子導(dǎo)向更好的成長之路上去,所以我也跟著我愛人學(xué)會了同情和理解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
我在工作中也會遇到許多不好溝通的患者和患者家屬,過去我生過部分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氣,現(xiàn)在不會再因為這些而生氣了。我盡量去理解他們,接納他們。醫(yī)生都是越當(dāng)越淡定的,隨著工作經(jīng)驗的增多,我們能夠摸索出一套與各種不同類型的患者和患者家屬的相處之道。有些與我關(guān)系較好的年輕大夫偶爾吐槽訴苦,我總是安慰一下他們,鼓勵他們淡定些,繼續(xù)前行。
顏回這個人還有不盲從和不強求的優(yōu)點,他能安貧樂道,是因為他不受旁人的影響。在顏回的時代,人們也喜歡追逐榮耀,喜歡體面和虛榮,但是顏回能獨立思考,不受其他人影響,所以粗茶淡飯的生活并沒有影響到顏回的心情。顏回未必不需要財富和地位,他只是以一種隨緣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身外之物。就像他的老師孔子所說的那樣:“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p>
顏回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但孔子欣賞,莊子也欣賞得很。莊子文筆辛辣,喜歡諷刺儒家的人物,但是對顏回卻是贊譽有加,說他“尊德性”,比孔子的另一個弟子“道問學(xué)”的子貢高明許多。《莊子》中的“大宗師”篇,甚至說達到了“坐忘”境界的顏回比他的老師孔子還高明,莊子說孔子自愧不如的對顏回說:“丘(孔子的自稱)也請從而后也。”當(dāng)然,這段話是莊子編的,顏回尊師重道,肯定不會像莊子說的那樣大剌剌的對待自己敬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