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了解古代的早夏梅雨和現(xiàn)代梅雨的區(qū)別。
現(xiàn)代氣候?qū)W上的梅雨,是指的每年公歷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盤踞,形成的高溫高濕的夏雨期,時間可以長達半個月到一個月。當代的天氣預報,可以準確測出梅雨的時間段,
那么這段時間的“梅雨”實際上已經(jīng)和梅子成熟沒有多大關系了。因為從時間段來看,這是仲夏到盛夏期間,往往應對的農(nóng)歷的芒種夏至小暑節(jié)氣,這已經(jīng)是梅子成熟的晚期,乃至梅子已然過了果實期。
因為長江中下游江南一帶的梅子的成熟期是在公歷五六月,也就是農(nóng)歷的四五月份。
古詩詞中的最開始的梅雨,是指的催熟青梅的雨。
因為梅花在中國廣普種植,且梅樹開花早,地域差異,氣候原因,甚至小氣候也會造成梅子成熟的時間段不一樣。
所以古詩中的梅雨,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梅雨,是兩碼事。
一,梅雨,是指的梅花坐果之后迅速讓梅子成長的雨。
二,梅雨,是指的某一區(qū)域,梅子黃熟的雨。
三,梅雨,是指的此階段和麥子成熟相對應的雨,南方是農(nóng)歷四月,北方農(nóng)歷五月。
四,梅雨,是近乎現(xiàn)代氣象學中,仲夏晚夏連綿的“霉雨”。
那么這就造成梅雨在詩詞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因為晚春也有梅子成熟,早夏也有梅子成熟,但是雨中梅子黃這種視覺情境美,總會讓人生出飽滿期待清新的感觸。因為這是自然最美的回饋。
讓我們看看幾首早夏黃梅雨。那是真正梅子黃時雨。
”長廊連紫殿,細雨應黃梅。
浮云半空上,清吹隔池來。
集鳳桐花散,勝龜蓮葉開。
幸逢為善樂,頻降濟時才“。 薛道衡南北朝末隋初《 梅夏應教詩 》
這首詩,顯然是寫的農(nóng)歷入夏的雨。此時薛道衡在隋朝被重用,開府儀同三司,早夏時節(jié)參與皇家宴會,以沉穩(wěn)矯健的筆力,寫出了皇家宴飲的氣派。
長廊連著紫色巍峨的宮殿,長廊外是細雨,正在滋潤催熟此時的黃梅。
天上的云彩沉沉在半空,而音樂隔著池水已經(jīng)響起。
為什么說這首詩寫的是早夏呢,因為在這里,晚春節(jié)氣的桐花剛剛凋謝,池塘里有荷花的葉子浮出水面。這是早夏風光。因為荷葉剛剛生長。
我高興皇帝在這里宴請臣子,宴請各類人才。
通常這個季節(jié)的皇家宴請,是在農(nóng)歷四月初和立夏。
而這里恰恰寫的是早夏的宴請。
這里的梅雨,是農(nóng)歷四月的細細夏雨,至少在隋朝的宮殿,梅子是逐漸在成熟。
”暄籥三春謝,炎鐘九夏初。
潤浮梅雨夕,涼散麥風馀。
葉暗庭幃滿,花殘院錦疏。
勝情多賞托,尊酒狎林箊?!疤瞥?· 李嶠《四月奉教作 》
李嶠早唐丞相。不是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一,都是艷陽高照,但是皇帝會在這天召集群臣,過首夏。比如這年這天,還下著跨越春夏的雨。
丞相李嶠應皇帝的要求作詩,歌頌這天的盛會。
喧囂的三春過去,炎熱夏季到來,這是漫長夏季的第一天。
一場雨后,梅子在細雨中成熟,空氣里都是那種潤澤的香氣,而此時雨后風涼,這是麥子成熟的好風好季節(jié)。
正是這樣綠葉繁茂的早夏,雨水打殘了花朵也不可惜,因為皇帝盛情,讓我們盡情在樹蔭在飲酒。
那么這里的梅雨,顯然也是農(nóng)歷四月的初夏之雨。
隋唐時期,歷史上氣溫比前朝偏高,所以隋唐長安洛陽的宮殿里的梅樹,都已經(jīng)在早夏迎著細雨開始發(fā)黃成熟。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唐 · 杜甫《梅雨》
注: 明皇幸蜀還,改成都為南京
最早專寫梅雨的詩,是杜甫48歲,在四川成都,此時他已經(jīng)有了安身之所,杜甫草堂。
因為唐玄宗曾經(jīng)安史之亂逃到四川成都,所以將成都稱為南京,是對應長安洛陽而言。
在這里,杜甫領略到了這里四月巴山蜀水的煙雨。
四月的煙雨,就已經(jīng)催熟了梅子。
站在梅子黃熟的江邊,浩瀚的長江水流淌,無盡連綿的早夏的細雨。
這雨水讓茅屋潮濕,云霧郁結(jié)在草堂樹梢。這是特殊的四川盆地的煙雨濕潤的氣候。
只有水中的鱷魚,喜歡這樣的天氣,盤旋在長江的漩渦中,浮出水面呼吸游戲。
所以這里的梅子黃時雨,也是在早夏四月。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爸刑?· 柳宗元《梅雨(814年) 》
柳宗元的這首梅雨,寫的居然是晚春,實際應該是谷雨。
此時的柳宗元是在湖南永州當?shù)胤焦?,已?jīng)九年。
這里的梅子,迎來晚春的雨水,迅速壯大,一片蒼茫的梅子林,矗立在晚春煙雨中。
這里山區(qū),還有凄厲的猿猴的啼叫,早上被山雞驚醒。
但是這晚春滋潤梅子的雨,是這樣蒼茫,仿佛海上的霧連著看不見的南方,而沉沉江云籠罩在江面。
煙雨之中,潔白的衣裳容易打濕污穢,卻不是因為是在京城里熱鬧應酬所致,是這里連天的濕雨。
那么這里的梅雨,實際是梅子壯大成熟的雨,而且在晚春。
當然不能排除,有的梅子已經(jīng)成熟,因為山地氣候多變,十里不同天。
”四月黃梅雨,千山荔子風。
離亭獨歸處,回首意無窮。“南宋 · 黃公度《別呂守三首 其二 》(1144年4月)
宋朝的氣溫略低于唐朝,不過梅子在嶺南成熟得早。
黃公度喜愛梅花,他本身福建人,又在廣東做了十年官。
農(nóng)歷的早夏,江南的梅子或還青青,但是在廣東福建,梅子此時就迎著四月的雨水成熟。
他送朋友在梅子荔枝的山間驛站,那是細雨黃梅遍山,青青荔枝掛果,好個煙雨壯觀。
雖然是送人,他卻久久停留在這里,要看細雨熟黃梅。
”四月到盤洲,長是黃梅雨。
屐齒滿莓苔,避濕開新路。
極望綠陰成,不見烏飛處。
云采列奇峰,絕勝看廬阜?!澳纤?· 洪適《生查子 其五 》
同樣寫到嶺南四月的梅子黃的,還有南宋的洪適,盤州在桂林,唐朝就有十月梅花開,這里的梅子當然成熟早,晚春初夏,南方煙雨濕潤,這雨,就是黃梅雨。
且這里地氣潮濕,竹木屐踩在青苔上,都是一步一個潮濕的腳印,只好踮起腳,一步步開辟新路。
而登上了高岡,那是滿山的細雨綠蔭,天上奇云密布,各種烏云變化,宛如天上的山巒。
太陽肯定看不見,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無限云彩下的濕翠山巒,綠得蓬勃,綠得清新。
而且最飽滿的是綠葉下,一串串成熟和即將成熟的梅子。
夏云山雨,這里的早夏,何其濃郁青翠。
”鏡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紅橋小艇過。
梅雨晴時插秧鼓,蘋風生處采菱歌。
沉迷簿領吟哦少,淹泊蠻荒感慨多。
誰謂吾廬六千里,眼中歷歷見漁蓑?!澳纤?· 陸游初夏懷故山(1171年4月)
46歲的陸游,這年初夏在陜西南鄭幕府任職,出入的地方多是軍營軍塞,所見荒蠻,離他的家鄉(xiāng)浙江山陰,距離遙遠,風物迥異。
他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那鏡湖的四月風氣清和,江南水鄉(xiāng),白塔紅橋,小船游弋在湖面上。
此時催熟梅子的下雨停歇的時候,農(nóng)田里忙著水稻插秧,而菱花布滿湖面時,就有人開始打撈新鮮的荇菜,唱著采菱歌。
雖然我在這荒遠的北方,可是我眼前浮現(xiàn)的都是江南水鄉(xiāng)漁船蓑衣的美景啊。
雖然在宋朝梅雨通常是指的五月梅雨,但是陸游這首詩,點出的是梅子正黃的家鄉(xiāng)夏雨,在最真實的四月。那是他浙江家園最清晰的記憶。
”江南四月苦風波,細雨天寒柰若何。
梅子之黃如彈子,菘窠其白柰花窠?!?南宋 · 蘇泂梅雨
這也是寫南宋真實江浙一帶的四月,雖然多風多雨,江面也經(jīng)常驚濤駭浪,但是這從海上來的早夏風雨,恰恰催熟此地的梅子。
你看那梅子黃黃,圓潤如彈子,滿地的大白菜,在雨水中白白嫩嫩,茉莉花開是一窩又一窩。是白菜白呢,還是茉莉花白哦?
這是寫了江南煙雨早夏的美。有梅子黃,白菜白,茉莉香。
古詩中的很多梅子雨,相對寫實,從晚春到早夏都有。細致辨別,很有立體情境感。
而人們逐漸將梅雨這個概念,延伸到仲夏和晚夏高溫高濕的雨,和最初的梅子黃時雨,已經(jīng)關聯(lián)不大,卻已經(jīng)約定成俗,或者梅雨和霉雨同音,又有所交集吧。
現(xiàn)代氣候?qū)W上的梅雨,基本已經(jīng)延遲到梅子謝落的仲夏,梅雨來時梅子空。
所以此時有雨,是可入詩的真正梅子黃時雨。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