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是大歷詩風的代表人物,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他的五言絕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膾炙人口,廣為傳誦。
《唐詩大詞典》評其曰:詩中多身世之嘆。這與他剛直的個性不無關系,他這位唐玄宗天寶年間的進士,一生仕途極為坎坷,因為剛而犯上,曾兩度被誣遭貶。
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劉長卿因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儒,被誣為貪贓,因為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而被貶官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
老之將至,再度遭貶,這失意的人生令他不免有了棲隱之心,而其在碧溪塢筑的碧澗別墅就是他避世心態(tài)的極好寫照。
雖處江湖之遠,可他的好友皇甫曾還是不畏長途跋涉之苦,來到此處探望他,患難見真情,這意外的歡喜,令劉長卿百感交集,于是寫下了這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
——唐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簡譯:
夕陽的余暉映照著寂寞荒涼的小村落,秋風蕭瑟,枯黃的落葉從枝頭紛紛墜落。
綿延的古道上,平日里少有人行,深秋時節(jié),寒冷的深山里只有你熟悉的身影。
經過一場秋雨,山野中唯一的小橋也被沖斷了,山澗中溪水暴漲,溢向岸邊的田地。
要不是顧念我們之間深厚的情誼,在這種時候,有誰還會跑到這白云出沒的山野來啊。
賞析:
詩中的前兩聯寫景,通過斜陽,落葉,斷橋,澗水,描繪出一幅寂寥的荒村晚景圖,從而襯托出好友意外到訪的暖意和驚喜之情。
深秋時節(jié),草木枯黃,落葉紛紛,斜陽殘照,寂寥的小村莊顯得愈加荒涼,不由得讓人想起了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之句。
詩的首聯“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將深秋的蕭瑟氣氛烘托到了極致,荒涼落敗,讀來令人唏噓。
彼時,劉長卿已是年近七十的古稀老人,只因不畏權貴的剛直個性,所以屢遭貶謫,人生已至暮年,面對如此凄涼的晚景,難免不心生慨嘆。
這瀟颯的西風和紛紛的落葉,既是他心緒難平的寫照,同時也是為頷聯友人到訪作鋪墊,烘托出這份患難之情的溫暖和珍貴。
皇甫侍御與作者的感情有多深?盡管“古路無行客”,可卻有“寒山獨見君?!?,寂寞的古道坎坷難行,人跡罕至,可他還是不懼山路崎嶇蜿蜒,頂著瑟瑟秋寒,翻山越嶺地來到了作者的門前。
被誣貶謫,遭逢不測,身居幽僻,門前冷落車馬稀,幾乎無人到訪,況且又是寂寞凄涼的晚秋時節(jié),當友人的身影出現在古道上,作者的眼前立刻亮起了一道光:那將是多么的意外和驚喜!
詩的頸聯進一步寫友人到訪路途的艱險和不易,不但“野橋經雨斷”,而且還“澗水向田分”,無路可通,友人只有趟過深秋冰涼的澗水,跋涉過田野間泥濘的小路,才能到達作者的住處。
患難見真情。只因為彼此是志趣相投同病相憐的的至交好友,友人才會沖破重重阻礙,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與他相見,這份真情令作者深深地為之感動。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保猜摱潭痰氖畟€字,既有友人到訪的欣喜之情,又有同病相憐的唏噓感慨,語已多,情未了,一切盡在無言中了。
首聯寫荒村的寂寥,頷聯寫友人到訪的驚喜,頸聯寫路途的艱險,尾聯寫同病相憐的真摯友誼,情于言外,含蓄蘊藉,縱有萬千感慨,無限感激,也都融入一個“喜”字之中了。
寫在后面:
皇甫侍御,即皇甫曾,字孝常,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登進士第,工詩,師出王維,與其兄皇甫冉齊名。
皇甫曾歷任侍御史,曾因牽連治罪被貶為舒州司馬,后移陽翟令,他與劉長卿是志趣相投的好友,又因為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所以愈加惺惺相惜。
對于此次拜訪劉長卿,皇甫曾也曾作《過劉員外長卿別墅》一詩以記,對于老朋友的遭遇,他感同身受,所以他感慨“江湖千里別,衰老一尊同”。
雖有傷感,可他還是用“滄州自有趣,不便哭窮途”,回答劉長卿“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云”,以此安慰其少些傷感,要放開胸懷,自得其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因為皇甫曾的意外到訪,給了劉長卿出其不意的驚喜,所以才有了這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的五律,既有意外之喜,也含失時之悲,讀來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