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相得益彰地閃耀在中國文化的瑰寶殿堂。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女詞人,李清照更是光彩熠熠,她的很多詞都是膾炙人口,但是也許她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酒后尋歡寫下的第一首詞,卻成了如今少女學(xué)壞的借口。那么,這首詞到底是什么內(nèi)容才成少女學(xué)壞的借口呢?
古代的女子一般在封建思想的裹挾下,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對女子的教育也只局限在“三從四德”,古代的女子更像是男子的附屬品,在思想上受到了嚴重的蠶食,一般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嫁為人婦。
但是李清照卻是一個特例,因為她的父親李格非就是一個非常開明的文化人,而且他還是大文豪蘇軾的得意門生。出生在這樣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即使是在男尊女卑的年代,也使得她自幼就能飽讀詩書。而且,那時候的文人都自有風(fēng)骨,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下,她自幼也沾染了文人的氣息。
在同齡的女子在家學(xué)做針線活的時候,她卻可以經(jīng)常出游,不僅能飲酒還常常微醺,但是古時女子飲酒給人的觀感十分的不好,但是仗著父母的疼愛,她卻無所顧忌,而且在享受生活的時候用文筆記錄著自己的美好。生活的優(yōu)越條件再加上父親的支持,使得李清照的才氣可以盡情地施展,更使她成為了宋詞中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被稱贊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出生時正值北宋的高光時刻,豆蔻年華之時,繁花似錦的汴京城里車水馬龍,更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和樂景色。十六歲那年的李清照不會想到,自己一次游玩的寫實之作,竟然成立后世少女學(xué)壞的理由。
那天天氣晴朗,空氣中都透出甜甜的味道,此等的好天氣李清照更是抑制不住地想要出門泛舟的心情,游玩時醉生在湖光山色之中,而且是舟間一壺酒,微醺間又忘卻了時間,雖然夜幕降臨,但是她直到玩盡興了才想起了要回家??墒钱?dāng)她乘坐小舟返回時,卻不小心走錯了道路,誤入了湖中心,使得原本平靜湖面蕩起陣陣漣漪,遠處已經(jīng)在洲渚上休憩的鷗鷺忽然被打斷了美夢,急忙飛走另覓靜處。這一幕,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湖光夜色圖。雖然醉意朦朧,但是眼見此情此景,李清照卻詩情當(dāng)意,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少無煩愁的時光流轉(zhuǎn)間,尚無苦楚的紙短情長。彼時李清照的筆下無少女懷春的哀愁,只有景物的靈動和微醺后的美好。但是,多年之后,這卻成為了不少少女以此為借口,效仿李清照的作為,年紀輕輕就放蕩飲酒,還振振有詞說,為什么古人都可以,而今天她們不行。這個鍋李清照背著實有些冤枉,人家“沉醉不知歸路”時雖然只有16歲,但是古人的16歲并非今天的同等年齡能比。
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古人的壽命一般都比價短,而且他們的結(jié)婚年齡都比較短,一般女子13、14歲時就會出嫁,所以李清照泛舟時已經(jīng)算是成年人了。用現(xiàn)在的法律名詞來說,她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以必須為自己行為負責(zé)。怡然自得的美好心情彰顯的青春年少,與其效仿她年少飲酒不如多學(xué)習(xí)她的文采與才情。
無論是前半生的夏蟬冬雪還是后半生的巾幗之氣,她在男子獨霸的文壇上獨樹一幟,留下了一股芬芳,散發(fā)著自己在時代的光彩,雖然身在閨閣,但是她的心卻在天涯闖蕩。若要以她作為標(biāo)桿,就多學(xué)學(xué)她的文采與情懷,這才是新女性應(yīng)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