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是我國古代一部奇書,包含一圖(八卦圖)、一經(jīng)(卦爻辭)和一傳(十翼)三個部分?!兑捉?jīng)》蘊涵著豐富的自然哲學知識及人文思想,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chǎn)生著廣泛影響,被譽為“大道之源”。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易經(jīng)》中非常重要的兩句話,關乎家庭事業(yè),人人都該記?。?/p>
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行善積德的家庭必有更多吉慶,作惡敗德的家庭必有更多禍殃。這句話出自《坤卦·文言》,傳為孔子及門人所著。文言重點解讀乾、坤兩卦,而這句話是針對坤卦的初六卦辭而發(fā),辭曰:“履霜,堅冰至。”腳下踩到霜了,就知道天寒地冰的季節(jié)即將來到,這與“一葉知秋”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一個家族而言,是走向興盛還是衰敗,都是有征兆的,就看積的是“善”還是“不善”。
二、“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不能堅持行善的人,很難建立好的名聲。不是長期作惡的人,也不會引來殺身之禍。這句話出自《易傳·系辭下》,發(fā)揮的是噬嗑卦上九卦辭:“何校滅耳,兇。”意思是:帶著枷鎖掩蓋了耳朵,兇兆,即到了罪無可赦的地步。
但是,走到這一步也是有個過程的。對比噬嗑卦初九卦辭:“履校滅趾,無咎?!币馑际牵瑤е湘i蓋住了腳趾,沒有咎害。《易傳·系辭下》說:“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奔皶r懲處小的過錯,是為了防止犯更大的過錯。
從這個意義上說,受罰也可以是一種福氣。但如果不吸取教訓,一犯再犯,那就是咎由自取了。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在于容忍過錯,而在于給予改錯的機會。
這兩句話,最核心的就是一個“積”字,善行也好,惡行也罷,都要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結果才能顯現(xiàn)出來。凡事有因必有果,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兑捉?jīng)》很重視事物變化的累積過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剛健篤實,輝光日新”等等,都在強調(diào)這個“積”字。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正是這個道理。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易經(jīng)》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于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在古人看來,易經(jīng)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jīng)》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
《易經(jīng)》可以告訴你,根據(jù)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幾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先讀懂中國《易經(jīng)》!
人的命運能改變嗎?《周易》正是要教我們怎么改命!
《圖解易經(jīng)》,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將大家看不懂的文言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這樣即使是看不懂文言文,也很容易就能讀懂。
最關鍵的是,它用圖解的方式,放64卦每一卦背后蘊含的智慧講解給你。
更關鍵的是,易經(jīng)的智慧可以輕松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職場中,生意場上,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jīng)》中的象、數(shù)、理的介紹,每一個都能讓你體會到古人的智慧。
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jīng)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nèi)容,變成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將易經(jīng)中學到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成功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