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人公乃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河南鞏義人。生前聲名不顯,于飽受離亂之漂泊歲月寫詩約1500首,后世被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詩人狀寫苦難、祈盼社會安寧的作品甚多,孬張?zhí)匾馓暨x幾首輕松、優(yōu)雅小詩,與朋友們分享一一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畫作:賞花圖
安史之亂以后,杜甫漂泊到了四川成都,寓居在靠近錦江的浣花草堂。他常獨自到錦江邊去散步賞花。僅《江畔獨步尋花》,先后寫了七首絕句。
此詩前兩句說∶這位黃四娘的家里花很多,連園中的小路都被花遮住了;無數(shù)的花兒壓彎了枝條。后兩句說∶蝴蝶不停地在花間徘徊飛舞;樹上悠閑自在的黃鶯也聲音和諧地鳴叫著。
春意盎然,風光無限,流連在花叢中的詩人被眼前的繁花與彩蝶深深陶醉了。詩人在飽受離亂之苦后終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這春光美景,怎能不為之心曠神怡呢?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畫作:江中泊舟
淺釋此詩,前兩句說,兩個黃鸝鳥在窗前翠綠的柳樹上婉轉(zhuǎn)地鳴叫,水中驚起一群白鷺,它們排成一行,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后兩句說,遠望,千年積雪的西嶺就像含在窗口里,近看,門前碼頭上停著去東吳的萬里航船。
這首詩,乃詩人寓居浣花草堂時作,時年他失卻依仗在此呆不下去了,欲離川奔下江去。詩中一句一景,四句渾然一體,構(gòu)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山水圖畫:綠柳鳴禽,青天白鷺,寫得有聲有色;窗含雪嶺,門泊行船,不僅宏大開闊,且把詩人向往"東吳"的情懷巧妙地寓于詩句之中。
漫成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畫作:船尾跳魚撥剌鳴
“漫成”,即隨心順手寫成也。
那年那月,杜甫從云安(今云陽)遷居到夔州(今奉節(jié)),于旅途船泊江邊的一個夜里,站在船上欣賞夜景時寫下了這首詩。
前兩句說,江中的月影,離人只有幾尺遠,快要半夜了,掛在桅桿上的風燈還在閃閃發(fā)亮;后兩句說,岸邊的沙灘上,白鷺安靜地棲宿在一起,船尾的地方,一條魚兒跳水,發(fā)出了"撥剌"的響聲。
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其表達效果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寫得逼真、親切而絕妙傳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