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因為命運多舛、生活艱難,卻又不能直言快語,只好通過詠史寄慨,表達心中的愁情。晚唐詩人李商隱就是這樣一位典型人物,他才學卓著,卻深陷牛李黨爭,因為深知自己進取無望,只好奔走于各地的幕府之間。
可是寄人籬下、沉淪下僚的生活,更讓義山覺得度日如年,于是他只好借助詩行,排遣積郁已久的不平之氣。李商隱曾在桂林鄭亞的幕府里擔任掌書記,后來又被委派北上江陵謁見鄭肅。
詩人在途中順便游訪了很多名勝古跡,作者在宋玉的江陵古宅游覽時,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七律,表達了心中的愁悶和悲戚之情。下面分享李商隱的一首《宋玉》,詞鋒犀利,充滿了悲憤和無奈。
宋玉
唐代:李商隱
何事荊臺百萬家,唯教宋玉擅才華。
楚辭已不饒?zhí)评?,風賦何曾讓景差。
落日渚宮供觀閣,開年云夢送煙花。
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后車。
詩人一路跋涉雖然非常辛苦,但因為沿路風景秀美,更有很多人文景觀,所以即使孤身一人、形單影只,卻并不覺得寂寞。
宋玉是戰(zhàn)國時楚國人,他和唐勒、景差都曾學習屈原的辭令,自從屈原死后,他們雖然非常悲痛,卻不敢直諫,更缺乏與楚王抗爭的勇氣。
義山欽佩宋玉的才華,也羨慕他能在當時獨領(lǐng)風騷,所以詩人感慨地說,“何事荊臺百萬家,唯教宋玉擅才華?!背偃f戶人家,為何只有宋玉可以登上高臺游覽,并寫出流傳久遠的《風賦》呢?“唯教”二字,既有羨慕之意,也委婉地表達出義山內(nèi)心的不平之情。
頷聯(lián)進一步闡述他的才華,詩人將宋玉與他的同儕唐勒和景差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他的楚辭和風騷的高超水平。義山游楚宮,又訪宋玉故居,思接萬物,留下了如此感傷的墨跡,令人感慨其才高命蹇,縱有青云之志,不過是一場難圓之夢。
頸聯(lián)轉(zhuǎn)而以樂景抒寫悲愁,“落日渚宮供觀閣,開年云夢送煙花?!甭淙胀碚?,江陵的樓觀臺閣蔚為壯觀;來歲暖春的云夢澤,將會繁花似錦?!颁緦m、云夢”,雖然都是眼前景象,但因為詩人次年春初將要返桂,故有這樣的暢想。
詩人忽然又想到庾信的經(jīng)歷,“可憐庾信尋荒徑,猶得三朝托后車?!边@位南朝的庾開府,落魄之時曾遁居江陵宋玉故宅,還常作鄉(xiāng)關(guān)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不過他畢竟歷事三朝,位望通顯。
而自己仕途坎坷,自然無限感嘆。此時義山難抑悲憤之情,真想找個地方好好地大哭一場??墒悄袃河袦I不輕彈,又豈能在異鄉(xiāng)表現(xiàn)得如此悲戚,于是他只好強忍悲傷,繼續(xù)趕路。
李商隱的這首七律用典無痕,卻詞鋒犀利,充滿了悲憤和無奈。詩人身處日漸衰落的晚唐,又遭遇牛李黨爭,明知仕進無望,卻不舍多年的辛苦積累。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義山只好四處漂泊,內(nèi)心卻無比憤懣。
詩人以宋玉自比,更慚愧不如庾信,似乎老天爺只和自己作對,羈泊窮年的日子,讓他再也無法忍受。所以回到桂林不久,他就辭去了職務??墒菫榱松?,他又不得不再次東奔西走,最后只有45歲時就撒手人寰,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