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他詩、詞、文皆工,散文尤其具有特色,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參與引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為宋詞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其一生作詞數(shù)以千計,但是傳送至今的卻并不多,首首皆為精華,格調(diào)高峻清奇。今天來讀讀王安石巔峰之作,一首令蘇東坡極力贊賞的懷古詞《柱枝香·金陵懷古》。
原文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詞解
詞人臨江登高,極目遠眺;正是故鄉(xiāng)金陵的深秋時節(jié),千里長江平靜清澈,好像是一條雪白色的綢帶;蒼翠的山峰屹立在江畔,好似箭簇一般。江面上,遠去的船只穿行在夕陽的余暉里;岸邊的酒樓前,酒家旗幟在西風(fēng)中緩緩飄揚。當(dāng)夜幕來臨,天邊的白云映著彩舟,白鷺飛過天空,好像是從銀河中飛來,這美麗的景色,實在難以用圖畫描繪出來。面對著壯美空闊的大好河山,詞人不禁要追憶歷史,感慨世間的滄桑變化。
想當(dāng)初,金陵作為六朝古都,是人人競相攀逐的繁華勝地。然而可悲的是六朝卻因荒廢朝政而相繼覆滅,當(dāng)隋將韓擒虎率軍兵臨城下時,陳后主還與寵妃尋歡作樂,這留給了后人無盡的悲嘆和遺恨。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登高懷古,也只能對此空嘆。六朝的往事如悠悠江水一去不還,只留下寒煙凄迷。時過今日,那些酒樓歌女還常常唱起哀怨纏綿的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
本首詞思想意境極為深遠,金陵作為六朝古都,最常引起詞人抒發(fā)懷古之幽思,感慨古今人事之變化多端。作者王安石登高遠眺,觀金陵之景,卻想到宋王朝正面臨著國勢日漸頹敗的危局,然而后人卻不知借鑒歷史的興亡,詞人為了國家的前途深感哀愁,憂心忡忡。可見詞人眼光之深遠,思想境界之高遠。
據(jù)稱,當(dāng)時以《桂枝香》調(diào)寫金陵懷古的詞作有四十余首,而王安石的這一首最為絕唱。受到蘇軾的極力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