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狼人伊人中文字幕,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中文字幕日本特黄aa毛片,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有你真好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首頁  >  文化歷史  >  文化觀察
多種民族藝術的結晶 風雨滄桑佑寧寺

作者:程德美 · 2015-09-07 來源:中國西藏網

曾經的湟北第一寺

  青海湟水河自湟源東去,經西寧、平安、樂都、民和,穿越整個青海東部地區(qū)。出青海不久,在甘肅河口匯入黃河。在青海東部地區(qū),湟水河與南部的黃河平行東去,形成了青海最富庶的河湟流域。

  河湟流域建有眾多的藏傳佛教寺院。在湟水河以南,人們比較熟悉的有湟中縣的塔爾寺、化隆回族自治縣的丹斗寺、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文都大寺等。在湟水河北岸,有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廣惠寺(郭莽寺),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白馬寺(瑪藏巖寺)、甘禪寺等,曾有“湟北諸寺之母”之稱的佑寧寺亦在其中。

  佑寧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南五十鄉(xiāng)寺灘村,距西寧約60公里。佑寧寺藏語全稱為“郭隆彌勒洲”,亦稱郭隆寺。清雍正十年(1723年)重建時,雍正帝賜額“佑寧寺”(意為保佑西寧)。

  藏歷第十饒迥木猴年(1584年,明萬歷十二年),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從西藏去蒙古,在祁連山南麓見郭隆地區(qū)(今佑寧寺所在地)群山環(huán)抱,林木繁盛,郭隆溝曲折蜿蜒,山巒疊嶂,地形祥瑞。三世達賴喇嘛覺得這里一定會出高僧,建寺弘法之心遂生。后來,三世達賴喇嘛在蒙古圓寂,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從蒙古赴藏,又途經郭隆地區(qū),建寺弘法之心彌堅。藏歷第十饒迥之木龍陽年(1604年,明萬歷三十二年),四世達賴和四世班禪派嘉色活佛(成長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之一)建寺,這就是后來著名的郭隆寺,即佑寧寺。佑寧寺最初只有河谷中的顯宗學院、大經堂、神殿以及一些簡陋的僧舍等。

  到了明朝末年,厄魯特和碩特部蒙古族首領固始汗率部進駐青海和西藏,以武力支持藏傳佛教格魯派發(fā)展。固始汗把河湟流域的大批藏族和土族部落封給了佑寧寺,佑寧寺從此獲得了豐富的物資和大量的勞役。

  清代,由于格魯派在藏族聚居區(qū)的絕對優(yōu)勢,佑寧寺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先后建立了設顯宗、時輪、密宗、醫(yī)明4個學院,成為樂顯密并舉、體系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佑寧寺在鼎盛時期有大小經堂、僧舍等2000多個院落,僧侶達7700多人,并且下轄49座屬寺,分布在青?;ブ?、大通、民和、樂都、門源、化隆等縣和甘肅的天祝、肅南、張掖等地,另在新疆、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等地也有屬寺。佑寧寺由于歷史上屬寺眾多,并且不少寺院由該寺僧人主持修建,關系密切,這些寺院的建立和發(fā)展也是佑寧寺輻射的結果,佑寧寺因此成為湟水北部地區(qū)最大的格魯派寺院,有“湟北諸寺之母”之稱,其影響甚至一度超過塔爾寺。

  章嘉活佛與清政府的親密關系

  章嘉活佛是佑寧寺最有名的活佛轉世系統(tǒng)(佑寧寺有章嘉、土觀、松布、卻藏、王佛五大活佛轉世系統(tǒng))。章嘉呼圖克圖(呼圖克圖是蒙古語“活佛”的意思)是蒙古最大的轉世活佛。相傳,章嘉呼圖克圖第一世為阿羅漢達尊,生于印度,四世以前都轉世在印度,五世以后轉世在西藏和青海。從十三世轉世以后,始稱章嘉活佛。所以,佑寧寺第一世章嘉活佛扎巴鄂色又被稱為第十三世章嘉活佛。

  第二世章嘉活佛阿旺·洛桑卻丹1642年出生在湟水河畔,是由第四世班禪認定的。1687年,二世章嘉活佛調解了蒙古部落間的矛盾后,在北京見到了康熙皇帝。此后,他奔波于西藏、青海和蒙古之間,為康熙皇帝解決了許多民族和宗教問題。1701年,他被委任總管蒙古藏傳佛教事務。1706年,64歲的二世章嘉活佛被封為大國師和駐京呼圖克圖。在清代,有八大駐京呼圖克圖,但得到大國師稱號的只有佑寧寺的活佛。

  第三世章嘉活佛若貝多杰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生于今天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一個藏族牧民家庭,4歲時經五世班禪看視、確認。據說由于雍正皇帝對二世章嘉活佛十分景仰,當得知二世章嘉活佛轉世靈童尚住在處于戰(zhàn)亂中(厄魯特和碩特部蒙古族固始汗家族起兵叛清)的佑寧寺時,雍正皇帝傳旨:“朕的上師章嘉大國師之轉世尚在彼處,應火速送來京師,不得有分毫傷害?!比勒录位罘鸨凰屯本┏呛?,得到了前世章嘉活佛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和封號,并和雍正皇帝的四子弘歷(也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一起讀書。三世章嘉活佛若貝多杰在京城學習了漢、蒙古、滿等族的語言和文字,還學習了藏文經典,從此開始了與雍正皇帝及乾隆皇帝長達60年的親密關系。

  清雍正十年(1732年),在三世章嘉活佛的努力下,雍正皇帝命令重建寺院,并賜額“佑寧寺”。1735年,三世章嘉奉雍正皇帝令,隨皇子護送第七世達賴喇嘛回到西藏。1736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三世章嘉活佛被封為駐京掌印喇嘛,參與蒙藏事務處理,并將藏文大藏經《丹珠爾》譯為蒙古文。三世章嘉活佛奉命到西藏、青海、甘肅、蒙古等地處理重大事務,在清政府處理蒙藏事務時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745年,乾隆命三世章嘉活佛將雍和宮改建為一座藏傳佛教寺院。1746年,雍和宮依藏族聚居區(qū)寺院之例,創(chuàng)建新年祈愿法會,創(chuàng)立了立宗答辯和授予學位的規(guī)矩。藏傳佛教由此在皇宮里得到弘揚。

  1750年,清政府平定了西藏珠爾墨特那木扎勒叛亂事件,乾隆接受了三世章嘉活佛的意見,將西藏的政教權力交給七世達賴喇嘛,并授權達賴喇嘛管理西藏地方政務。要求一切重大事宜,概需事先呈請駐藏大臣和達賴喇嘛共同定奪。

  三世章嘉活佛若貝多杰經歷了清代雍正、乾隆兩朝,他作為乾隆皇帝處理蒙藏事務的重要助手及顧問,在促進蒙藏地區(qū)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他一生為祖國大家庭的統(tǒng)一,為藏、滿、蒙古、漢等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東奔西走,歷盡艱辛。1786年,三世章嘉活佛在山西五臺山圓寂,享年70歲。乾隆皇帝在五臺山鎮(zhèn)海寺為三世章嘉活佛建造了一座靈骨金塔。

  歷經劫難,期待再度興盛

  此后的歷代章嘉活佛都一直駐錫在京城,第七世章嘉活佛意希多杰1891年生于互助土族自治縣卻藏灘,他經歷了清朝的覆滅,擁護中華民國的五族共和,繼續(xù)維護著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繼承了歷代章嘉活佛國家、民族至上的信念,并成為中國佛教界的領袖人物。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佑寧寺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靜,其建筑風格融土、藏、蒙古、漢族藝術為一體,可謂多種民族藝術的結晶。佑寧寺學經風氣濃厚,曾經涌現(xiàn)出大批海內外有聲譽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認為佛學研究圣地。尤其是第三世章嘉、土觀、松布學識淵博,著述頗豐,對藏傳佛教、歷史、醫(yī)學、藏學、歷算等諸多方面研究造詣極深,是我國佛教界、青海歷史上的名人。遺憾的是,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佑寧寺毀于戰(zhàn)火,大部分建筑和佛像、佛塔以及用金汁寫成的7部《甘珠爾》、4部《丹珠爾》等珍貴的大藏經被全部焚毀。尤其是“文革”期間,這座名寺被焚為灰燼。今天,我們看見的佑寧寺大小經堂都是在“文革”之后修復的,有的目前還在修復中,氣派、宏大的佛堂寥寥無幾,至于文物幾乎蕩然無存。盡管如此,佑寧寺無論在藏傳佛教史上,還是在青海歷史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期待著它再度興盛!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兩大“影帝”飚戲成就清代滿蒙聯(lián)盟

分享到:
責任編輯: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