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甚是難熬!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有空調(diào)和電扇可以降溫,讓我們度過這個難熬的季節(jié)。但在古代,既沒有空調(diào)也沒有電扇,古人是怎樣避暑消暑的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愛傳統(tǒng)文化的讀書人,記得關(guān)注我哦。今天我給大家獻(xiàn)上3首消暑古詩詞,文采飛揚(yáng)意境美,帶來一陣清涼舒心。從詩詞中也可以看到,古人避暑的一些方式和古人對于消暑的一些感想。
第1首,《江樓西望招客》: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fù)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fēng)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夏天非常熱,但是如果是夜晚,太陽下山了,清風(fēng)吹來,那就沒有大不相同了。暑氣少了許多,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夏天的魅力了。
尤其白居易這一回還是在江邊的樓上,能夠看到大海茫茫,山川高遠(yuǎn),看到萬家燈火,看到星河燦爛,看到古樹葉動,看到沙邊月霜,種種景色入眼中,胸中感慨萬千繞,相當(dāng)快意了。
在高樓避暑,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白居易非常享受,他更是想要朋友們一起享受,這正是詩歌題目“招客”的意思:“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朋友們,伙伴們,你們就別傻乎乎呆家里了,在這個高樓上消暑何等痛快,何等舒服,快來吧!”
的確,不只是白居易的朋友看到這首詩會心動,就算是現(xiàn)代人看到這首詩,也忍不住想要去高樓消暑了。
“風(fēng)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晴本無雨,風(fēng)吹古木而聲如落雨;夏本無霜,月照平沙而似見寒霜。這兩句傳神寫出了夏夜清涼優(yōu)美的風(fēng)光,看來白居易真是懂得消暑的“清福之人”。
第2首,《天凈沙·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這首元曲的作者是元代詩人白樸。夏天多雷雨,雷雨往往很快就過去,很自然會讓詩人有所感觸。“云收雨過波添”,直接羅列三項(xiàng)自然事物,呈現(xiàn)雨過天晴的狀態(tài)。
一陣雨后,天氣的燥熱也有所消解,于是就有了“樓高水冷瓜甜”的感想。在水邊的高樓,一邊吹著風(fēng),一邊吃著瓜,一邊還能看看“綠蔭遍布,畫檐精美”的周邊景色。這樣的避暑方式,可以說相當(dāng)雅致,令人生出羨慕之情。
而詩人卻還要再寫一點(diǎn)吸引讀者的東西,讓讀者的羨慕之情進(jìn)一步增加:“在紗帳中的藤席上,絕色佳人正在無聊扇扇子呢。”由于前面“云收雨過”的鋪墊,讀者已經(jīng)感受不到暑熱,自然能夠明白佳人扇扇子并不是因?yàn)闊?,而是一種閑適舒服的自然動作,隨心自在,逍遙消暑。
詩人特意選擇雨后的片刻,將夏日炎熱通通收走,將煩躁情緒通通趕跑,字里行間沒有對夏天炎熱的“厭惡”,而是一種欣賞的愜意。
第3首,《龍標(biāo)野宴》:沅溪夏晚足涼風(fēng),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yuǎn)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昌齡。詩歌的龍標(biāo),指的是王昌齡被貶官的地方,位置在今天湖南懷化黔陽縣,在唐代屬于比較荒涼的地區(qū)。
李白有寫給王昌齡的名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p>
在龍標(biāo)這樣的地方,一般人是要心情郁郁的。王昌齡自然也不能免俗,心情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王昌齡還是懂得自我調(diào)節(jié),懂得苦中作樂。
我們看這首詩,就是王昌齡寫自己在龍標(biāo)避暑的情形,語言情形,感情幽怨含蓄,而又有一種樂觀情緒,體現(xiàn)了王昌齡的曠達(dá)心胸。
詩的第一句就說明宴會是放在晚上的,這時候暑氣消退,涼風(fēng)陣陣,又是在溪水之旁,真是享受的時候。雖然是“野宴”,但是好酒少不了,附近美景少不了,音樂少不了。
王昌齡作為貶官之人,聽到音樂聲起,很自然會想起長安的繁華,想起現(xiàn)在的凄涼。但是王昌齡偏偏故意撇清,大聲說“莫道莫道”,顯然是將心里的愁緒暫時都收拾起來,不讓痛苦流露出來。
熱了一天了,夏天的夜晚,本來就適合放松,適合享受的?!扒嗌矫髟虏辉?,”龍標(biāo)的月與山,并不因?yàn)橥醪g貶官而離去,依舊在陪著王昌齡,那又有什么怨言呢?
眼前有青山明月,手中有美酒,耳中有歌聲,又何必去想煩心事呢?且盡情享受夏天夜晚的快樂吧。而千年后的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王昌齡消暑時候的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