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將這個職務,最早是在秦朝被設置,后來到北宋時被廢除,前后延續(xù)長達一千五百余年。在這個時間里,中郎將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其中,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這段時期,中郎將這個職務的含金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
其中這位盧植,不僅是劉備的老師,還是曹操早年最崇拜的偶像,他當時的官職,就是中郎將;后來盧植獲罪被免,接管盧植軍隊的人,叫做董卓,其職位也是中郎將。
與此同時,在平定黃巾起義中,東漢帝國有兩位名將表現(xiàn)最為亮眼,被稱為是當時的帝國雙璧,也是東漢軍界資格和威望最高的兩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皇莆嵩和朱儁,當時他們兩個的職務,分別是左中郎將和右中郎將。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東漢末年的中郎將,已經(jīng)可以說是東漢帝國軍界的扛把子,其權力和地位不可謂不高。
當然,中郎將原本的職務,并沒有這么大。在先秦時期,“中郎”只是作為君主的近侍被設置,其職能大體是管理皇帝的出行車駕、馬匹并保衛(wèi)君主、照顧起居等等,俸祿只有區(qū)區(qū)六百石。
等到了秦朝和西漢初期,中郎開始負責統(tǒng)管皇帝的侍衛(wèi),于是更名為中郎將,當時中郎將共分為五官、左、右三個官職,即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時候的中郎將,級別依然不高,它就相當于是皇帝身邊的侍衛(wèi)首領。
再等到漢武帝時期,他為保衛(wèi)皇宮的安全,特意設立了一支精銳的皇家禁軍,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即羽林軍。而這支軍隊的統(tǒng)領,被稱為“羽林中郎將”。由此,中郎將才正式成為統(tǒng)管皇帝禁軍的高級將領,俸祿也變成兩千石,和地方各郡郡守相當。
后來漢平帝又將宮廷衛(wèi)士正式命名為“虎賁郎”,他們的統(tǒng)領也就被稱作“虎賁中郎將”。自此,中郎將也就由三個變成五個,即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和虎賁中郎將,主要負責統(tǒng)帥皇帝的侍衛(wèi)和禁軍,俸祿均為兩千石。
等到東漢時期,中郎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而普及的官職,其職能也從統(tǒng)率禁軍變得更加寬泛,成為統(tǒng)兵的高級將領。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漢時期武將們的軍銜和職務主要可分為三個級別:將軍、中郎將、校尉,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上將、中將、少將。
由于當時將軍職務都不常置,通常只有遇到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時才冠以統(tǒng)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武將們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就是中郎將。
也正因為此,等到黃巾起義爆發(fā)后,東漢政府派出去鎮(zhèn)壓黃巾之亂的三軍統(tǒng)帥,基本都是中郎將,由此中郎將一下子變得風光無限,其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直接可比肩高級將軍。
不過,正所謂成也黃巾起義,敗也黃巾起義,因為這場大叛亂,讓很多將領獲取到軍功,所以各個將軍職務被任命出來,比如后來皇甫嵩任被任命為左車騎將軍,朱俊任被認命為右車騎將軍。在這種背景下,中郎將的含金量自然下降了一個檔次。
再后來,等到這些將軍們都變成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后,他們?yōu)榛\絡自己的得力手下,通常會任命他們?yōu)橹欣蓪ⅰ?/p>
比如,袁紹手下的張郃、呂布手下的高順、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孫策手下的周瑜等等,都曾被任命為中郎將。在這種背景下,中郎將不僅由中央官職變?yōu)榈胤焦俾?,而且變得有些爛大街,其含金量自然又下降一個檔次。
當然,這個時候的中郎將至少還有些價值,因為想得到它,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說,想得到中郎將一職的人,必須是這些割據(jù)一方軍閥們手下最重要或最得力的人,相當于集團內部的二把手,否則它雖然變成地方官職,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獲取。
但是,等到軍閥混戰(zhàn)后期,有軍功的人越來越多,將軍都開始普及化,中郎將直接就淪為中級將領,不再擔任軍隊統(tǒng)領。再等到三國形成后,中郎將已經(jīng)完全成為一個虛銜,一點實際價值都沒有,史書上都已很難看到它的名字。
一直到唐代,中郎將才又被恢復為各府衛(wèi)的禁衛(wèi)統(tǒng)領,品級在正四品下,為高級武職。宋朝初年時,中郎將曾用為虛銜,后來沒多久被正式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