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無論是紙質(zhì)書籍還是電視劇,都非常吸引人。代表智慧化身的鄔思道,助力雍正奪嫡成功,非常精彩。而在雍正登基當夜,雍正連夜召見鄔先生,本來是殺心重重,而通過主仆二人的談話,鄔先生說了三句話,就救了自己。
鄔思道生于1687年,是清代的紹興人。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人家,雖然非常勤奮,也非常愛讀書,但是多次參加考試都沒有考中。他曾經(jīng)大鬧考場后,后來還傷了腿,成了殘疾人。再后來,鄔思道就開始給別人做幕僚,就是俗稱的紹興師爺。
鄔先生曾在巡撫田文鏡府中做幕僚,在這個過程中,鄔先生給田文鏡出了不少力,使他在雍正皇上那里也很露臉。曾經(jīng),鄔先生還替田文鏡參了雍正的舅舅,大學士隆科多一本。當然,這是背著田文鏡做的,田文鏡如果知道是這么一個參法,自然不同意。結(jié)果出乎田文鏡的意料,得到了雍正的認可。
其實這是鄔先生早就揣測好了的,因為隆科多做了很多違法亂紀的事情,雍正正想拿他開刀,于是借著鄔先生寫的這個奏章,正好治隆科多的罪。
后來,田文鏡與鄔先生鬧過小矛盾。鄔先生憤然離去,后來被田文鏡請回來。因為田文鏡離不開鄔先生,沒有鄔先生,他就挨訓。別人寫的奏章,總是不入雍正的法眼。
雖然鄔先生回到了田文鏡那里,但是他心里一直憋著一口氣,他要田文鏡必須每天把50兩的銀元放在他的桌上,他才寫東西。
這件事雍正聽說以后直接給田文鏡回批道:“朕安,鄔師爺安否?”足見雍正皇帝對鄔思道的愛戴之心。
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以鄔思道為首的智囊團隊,對雍正助力非常大。但是那些替雍正秘密辦私事兒的人,比如坎兒就被永遠封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另一個對雍正幫助非常大的人,就是十三爺胤祥。小時候,胤祥總是受其他兄弟的欺負,雍正總是替他主持公道,為他遮風擋雨。兄弟二人雖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勝似一母同胞。反而與雍正一母同胞的十四爺胤禵卻是雍正的對手,八爺黨的主要成員,與雍正唱對臺戲。
十三爺對雍正非常忠心,兩次通過控制豐臺大營的兵權,使雍正一次次地度過了難關,坐穩(wěn)了帝王的交椅。
雍正當上皇帝的當夜就開始動心眼兒了,他在參加九子奪嫡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搬不到臺面上來的,他怕這樣的事情暴露了影響他的皇位。
最受雍正忌憚的就是鄔思道,鄔先生看人能看到骨子里,走一步能看三步棋。雍正就怕鄔先生有了別的心思,對自己不利。更怕他以后成了別人的幕僚,與自己對著干。
雍正痛定思痛,就想對鄔先生下手。但是,對鄔先生這個為自己出過大力氣的人,雍正是不忍心直接對他下黑手的,所以才有了雍正登基當義主仆二人面談的機會。
鄔思道其實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他以天下為己任,能夠助力雍正皇帝登基,他的心愿也算是完成了。
從畫面我們可以看出,二人的談話氣氛非常凝重,雍正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背過身去,面向窗臺。說實話,二人相處這么久,感情還是非常深的。
鄔思道比誰都清楚,雍正與他談話的目的。鄔思道當然想自保,于是他接著雍正說給他安排個什么職務合適這句話,趕緊說了三句話:
第一句:自己形象不佳,是殘疾之人,不能登大雅之堂,且自己是前朝的罪臣,所以不可用。第二句:自己用的都是陰謀詭計,計謀也基本用光了,而皇上以后用的都是光明正大之計,所以自己不可用。第三句:自己要進行半隱,因力全隱的話會沒有生活來源,活不下去。而半隱既能有生活來源,又能在雍正想他的時候可以見上一面。
再鐵石心腸的人,聽到鄔先生如此完美而周到的安排也不會無動于衷。雍正于是問他想去哪里?
鄔先生明白,這只是暫時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他還要在雍正的視野里,讓他真正對自己放心,那就是讓雍正的心腹監(jiān)視著自己。雍正的心腹,一是李衛(wèi),二是田文鏡。
這兩個地方就是鄔先生的跳板,鄔先生的安排正合雍正心意。于是鄔先生抓緊啟程,在中途,十三爺帶著改名如月的侍女來追上了鄔先生。美其名曰照顧鄔先生的生活起居,其實也是起到監(jiān)視鄔先生的作用。
天性善良的十三爺說我們對不起您,說出了他的心里話,道出了他的心酸。同時鄔先生囑咐十三爺要收斂鋒芒,這樣的話,雍正皇帝不會對他怎么樣的。
鄔先生用三句話保住了自己的命,同時后面一步步作為跳板,從半隱到全隱,實現(xiàn)了華麗的轉(zhuǎn)身。
伴君如伴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雖然十三爺胤祥說他不相信四哥能做出那樣的事情,但是雍正確實是那樣做了。而鄔思道之所以能夠急流勇退,能夠安全著陸,是與他出眾的能力和高超的情商所決定的。
反觀年羹堯,最后落了個滿門抄斬,不得善終。就是因為年羹堯不懂得收斂鋒芒,恃寵而驕,飛揚跋扈,才惹了自己的殺身之禍。而鄔思道確實是高人一等,他是智者中的智者,用智慧和收斂,讓自己急流勇退,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