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他以“仁”著稱,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一個被封為“仁”的皇帝,也是乾隆皇帝最為敬佩的三位皇帝之一。
不過,宋仁宗想僅憑一個仁字就被稱為“千古一帝”,那顯然不可能,哪怕站在百姓的角度也不行。
宋仁宗于私德而言,給他一個仁字并無不妥。
為人子,宋仁宗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之后,一則追尊她為皇太后,二則為她守孝罷朝。
這一點,宋仁宗守住了一個“孝”字。
可是,為人君呢?
我們都知道宋仁宗這個人仁德愛民,生活也頗為節(jié)儉,可他一個人的生活節(jié)儉又能對老百姓帶來多大好處?
一個帝王一旦生活奢靡,那么將會對天下百姓帶來難以想象的厄運。
然而,一個帝王只知自己節(jié)儉,卻不知道如何讓天下百姓過上富足生活的話,其實也就只能算無過而已。
這個“無過”,就能讓宋仁宗成為千古一帝了?
讓一個帝王成為千古一帝,不是讓他大略上不犯過錯就行了,而是他能夠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功績。
秦始皇,使六王畢而四海一,故而能成千古一帝。
漢武帝,使匈奴遠遁而開疆拓土,而有強漢之名,故而能成千古一帝。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氣勢,“朕獨愛之如一”的胸懷,草原之民尊之為天可汗,而有盛唐之盛,故而能成千古一帝。
可是,宋仁宗?
除了為人子的孝,為人君的私德甚好之外,也就只有生活簡樸并且沒有犯過大錯了。
這樣就能成為千古一帝?除非千古一帝是菜市場的大白菜,三毛錢一斤。
否則,宋仁宗就不可能成為千古一帝。
我們站在當時百姓的角度上去看宋仁宗,宋仁宗是沒有因為生活奢靡而徒增百姓負擔,可這不就是一個帝王的本分?
宋仁宗只是恰好做到了本分而已,也就是說我之前所說的“無過”,不能把沒有犯錯當成一個帝王的功勞。
百姓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嘛?百姓少交一分錢了嘛?百姓增收了嘛百姓受壓榨受剝削的問題解決了嘛?
這些關(guān)乎百姓生存的問題,宋仁宗一個都沒有解決,他只是在勉強維的現(xiàn)狀現(xiàn)狀而已,只是勉強讓情況不要變得更糟糕而已。
可是,情況有沒有變得更糟糕?仍然還是變糟糕了。
既然宋仁宗沒有解決任何一個關(guān)乎百姓生存的問題,也沒有能夠阻止情況的惡化,那他憑什么成為千古一帝?
我們是不能否認宋仁宗的“仁”,可是作為一個帝王來說,宋仁宗的仁其實就只是讓大成為了最大的那個“鄉(xiāng)愿”而已。
拿范仲淹主導(dǎo)的“慶歷新政”來說,這就是宋仁宗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一個絕好的機會,可最后呢?
宋仁宗一開始支持范仲淹,因為他確實是想過解決這些問題的,可是當士大夫?qū)Ψ吨傺腿浩鸲ブ?,宋仁宗就當起了“老好人”?/p>
他就那么看著范仲淹被攻訐,乃至于最后不得不離開京城。
宋仁宗這個“老好人”形象就是一個十足的“鄉(xiāng)愿”,對朝廷來說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只有壞處。
慶歷新政直接夭折,關(guān)乎老百姓生存的問題仍然一個都沒有得到解決,更不用說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了。
這樣的皇帝,誰能說他是千古一帝?
再拿一代名將狄青來說,他被趕出了京城,在外地抑郁而終,他最后的結(jié)局也挺讓人唏噓的吧?
這件事表面上看是士大夫容不下他,可說到底還是宋仁宗的錯。
拋開老趙家崇文抑武的事不說,如果不是宋仁宗充當老好人,保護好狄青的話,狄青也不用遭罪。
士大夫是對狄青群起而攻之了,各種帽子往狄青頭上扣,可宋仁宗難道不知道士大夫在胡說八道?
隨便養(yǎng)了一條狗,頭上就長出了龍角,這話一聽就知道是段子吧?其實宋仁宗也不信,不然就讓狄青下獄了。
可是士大夫人多啊,寫起文章罵起人來那叫一個無敵,所以宋仁宗就干脆當老好人了。
誰也別鬧了,狄青,就讓他出京吧。
他覺得他這樣既能夠哄士大夫開心,又能保住狄青,可以說一箭雙雕。
但這樣的做法,恰恰就是沒能力的表現(xiàn)。
士大夫之所以一直在稱贊宋仁宗,宋仁宗的仁只是其中一個很小很小的原因。
真正讓士大夫們這么做的原因,是宋仁宗當時給予了士大夫“無上”的權(quán)力,讓士大夫隱隱凌駕于宋仁宗之上!
這份權(quán)力,是后世無數(shù)士大夫所夢寐以求的東西,所以他們才要一直吹捧宋仁宗,想讓皇帝們都學(xué)宋仁宗。
所以,宋仁宗,千古一帝?完全不夠格。
我也不贊同宋仁宗這樣的“仁”,根本駕馭不住人,這樣的皇帝能夠做成什么事?
既可金剛怒目,也可菩薩低眉,才是一個好皇帝,宋仁宗卻只懂得低眉和妥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