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楊家將在立下了很多功勞,到現(xiàn)在楊家將的故事還被傳頌。北宋滅亡后,楊家將的后人都哪了?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北宋時“楊家將”是婦孺皆知的將門世家。我們都看過關于“楊家將”的影視演繹,對這個滿門忠烈的英雄家族是如數(shù)家珍。在公元986年,“楊家將”中的楊業(yè)將軍披堅執(zhí)銳,隨著部隊北伐,不料在這一次的出征中,楊業(yè)身死殉國,英魂埋葬在了黃沙之中。楊業(yè)的死,只是“楊家將”忠烈精神的一個代表,后來的楊延昭還有楊延玉,他們都是用生命給自己的家族添上了悲壯的注腳。
“楊家將”之所以能夠得到千年來的贊揚歌頌,不是因為他們立下了多少豐功偉績,歷史上的他們,也沒有能將北宋的江山給力挽狂瀾,但是我們之所以要去傳頌“楊家將”的精神,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是我們這個民族中“血性”精神的代表。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世界文明史上,只有中國文明才能夠五千年來延續(xù)至今,有的人說是幸運,有的人說是奇跡,但這個世界上能夠屹立在民族之林,并且?guī)h然不倒的國家和文明,那都是通過堅韌的拼搏和敢于犧牲的精神才能做到的。
“楊家將”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傳奇,更是告訴了后人,哪怕是在江山殘破,昏君奸臣當?shù)赖耐醭┞?,中國人依舊能夠挺起自己的脊梁,能夠用血肉之軀來撼動敵人的膽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氣就是流淌在華夏族人的血脈中。
正是因為“楊家將”對于中國人有如此獨特的意義,因此千年來都有很多人關注著楊家后人的傳承和繁衍,北宋滅亡后,元朝的當權(quán)者曾經(jīng)尋找過楊家將的后人,為了謹慎起見,楊家將的后人都改名換姓,只是偷偷用族譜來傳續(xù)著自己的身份。后來元朝不到百年就退回到了漠北。
朱元璋登基后,下令一定要找到楊家的后人,這個時候楊家后人才將族譜拿了出來,經(jīng)過朝廷的勘正后,他們改回了自己家族的姓氏,而作為“忠烈家族”的后人,明朝一直對于他們有妥善的安置,不論是科舉還是賦稅上面都有一定的優(yōu)待。
明亡之后,楊家將后人又一次的主動隱退,但是這一次隱退沒有多久,就因為康熙帝“尊崇漢學”便打消了自己的顧慮,因此從康熙到如今,楊家將的后人傳承一直就是公開可循的。作為一支受到天下人矚目的家族傳承,楊家后人經(jīng)受了蒙古人的追殺,也歷經(jīng)了很多亂世和饑荒,因此家族人數(shù)一定是沒有多少擴充,甚至有些支系因為族譜的散失,已經(jīng)是無所尋找。
因此從北宋能夠傳承至今的楊家后人,還是很稀少的。其中有這樣的一支楊家后人,他們應該早早在元朝時就躲入到邊緣的川蜀之地,并且發(fā)展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他們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一直算是相安無事,這一支的居住地,如今就在四川綿陽市的梓潼縣,如今為族長的是一個叫做楊開華的男人。
根據(jù)楊開華的講述,他們這一支的是在八百多年前時落腳到四川的,并且從族譜上可以看到一代代的傳承都是有詳細的記載。很多人對楊家后人最大的好奇點就是,楊門絕學“楊家槍”是不是傳承了下來,雖然很多人以為這是演繹中的虛構(gòu)槍法,但是楊開華從小的時候就從父親那里學了一套36套槍法。
這種槍法并不叫做“楊家槍”,本來是沒有名姓的,按照楊開華的說法,槍法只是自己家族中的一種習練武藝,只是外人會因為仰慕楊家將的事跡,因此才會起了名號,不過這套槍法更多的只剩下強身健體的效用,在“冷兵器”時代已經(jīng)落幕的當下,不論這套槍法有多少的殺傷力,都已經(jīng)和戰(zhàn)場殺敵無關了。
對于楊開華來說,自己也不會強迫自己的子孫后代去習練這套槍法,因為科技已經(jīng)很發(fā)達,自己能夠用錄像工具把這套槍法給永遠的留存下去,而對于后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過好自己的生活,將“楊家將”的精神給記在自己的心里,用在工作和學習上,而不要希圖靠著老祖宗的榮光去走什么捷徑,“楊家將”精神是屬于全民族的精神財富,作為后人的他們,只有看到天下太平,能夠過上平淡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幸福,也是國家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