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斯卡助攻大四喜,阿瑙托維奇的進球帽子戲法,洛佩斯頭球梅開二度,這一連串過分華麗的數(shù)據(jù),因為對手是悲壯組隊前來的津門虎,所以贊美的話,不能吹得太滿。回想當年上港開局還以8比0勝大連一方呢,但兩隊第二次碰到后又是什么場景?
對手的實力強弱會在聯(lián)賽的進程中發(fā)生巨大變化,上港也會有同樣的問題。教練的排兵布陣,賽事密集程度,主力隊員自身的運氣,特別是受不受傷,都能很大程度左右球隊實力指數(shù)。開幕第一場,賽事密集,傷病困擾暫時都是挨不上邊的事。
但主教練萊科的第一份試卷已經(jīng)做好,雖然難度不高。
他的整體思路,事實和上港從埃里克森開始的各位前任是一樣的,那就是,千萬不能白瞎了上港在中超如此壯觀的攻擊力!而在陣型的搭建上,萊科也和上賽季的佩雷拉主體思路完全一樣:就是打三中衛(wèi)。呂文君和王燊超的邊路快速來回游動。而呂文君顯然在進攻上投入更多,他這一路讓哈力克負擔(dān)一些防守職責(zé)。王燊超則成為右路的一個靈活棋子。把哈力克換成楊世元,把李昂換成于睿于海或者石柯,不就是上賽季的后場體系?
和前幾任一樣,打弱旅時,上港陣型相當靠前,構(gòu)成一個讓對方透不過氣來的壓迫體系。由于沒了拿球單干的胡爾克,奧斯卡的外圍找點成為策劃主源頭,雙外援前鋒應(yīng)勢靈活而動,穆伊靠右和王燊超的小組配合滲透,而左側(cè)的呂文君依然習(xí)慣性悄悄埋伏。
就像奧斯卡捉摸不定,那總能找準落點的送球一樣,上港在禁區(qū)兩側(cè)配合套路豐富多彩,這不是萊科首創(chuàng),佩雷拉時代不就是如此?其實道理想想就明白,都已經(jīng)是前四的隊伍,你在沒有新天價選手進入的前提下,重起爐灶玩套別人沒見過的?完全沒必要。萊科至少和前任一樣,完美做到了打弱旅我就要壓得你喘不過來氣來,特別是賽季之初。
接下來打國安,打申花,海港理論上不會那么極端壓迫,但肯定還會以進攻為主。由于天津隊后衛(wèi)防守站位還談不上默契,今天一個傳統(tǒng)低效的套路-兩側(cè)傳中,成了海港最大進球通道。到了打申花國安,萊科之隊的真正實力到底如何,打天津沒必要用的殺手锏還有哪些,管用不管用,就可以做個比較明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