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古法造紙術制造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在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一帶,流傳著一種古法造紙技藝。這種古法造紙技藝以生長于此地的嫩楠竹為原材料,經(jīng)過剖開、腌制、漂洗、發(fā)酵、碾碎、抄紙、壓紙、揭紙、曬紙、捆扎等數(shù)十道工序生產(chǎn)制造出老棚紙。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機械造紙逐漸取代了手工造紙,這種古法制造老棚紙的技藝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目前當?shù)厥煜み@門造紙技藝的人已屈指可數(shù)。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古法造紙術制造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古法造紙術制造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古法造紙術制造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在晾曬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古法造紙術制造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古法造紙術制造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用工具將竹漿攪拌均勻。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往紙漿池內(nèi)添加“楊桃根”的汁液以增加黏性。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
3月2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老棚村的造紙藝人謝光耀展示捆扎好的老棚紙。新華社發(fā)(邵穎 攝)